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6月29日 13.4°C-15.0°C
澳元 : 人民币=4.85
基隆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格力被爆在美达成延迟起诉协议,接受$9100万罚款!发生了什么?(组图)

2021-10-31 来源: 和讯网 原文链接 评论5条

美国当地时间10月29日,美国司法部在官方网站发布公告称,格力电器和美国司法部已经达成了延迟起诉协议(DPA)。

根据这份协议,Gree Zhuhai(珠海格力)和Gree HongKong(香港格力)同意接受总额为9100万美元的罚款,并同意向因公司有缺陷的除湿机而引发的火灾进行相关赔偿。

格力被爆在美达成延迟起诉协议,接受$9100万罚款!发生了什么?(组图) - 1
(美国司法部官网截图)

美国司法部称,香港格力就周四在美国加州中区地方法院提交的一份刑事资料达成了一项延期起诉协议。与DPA一起提交的刑事资料指控珠海格力和香港格力触犯《消费品安全法》规定的一项重罪,即故意不向CPSC报告消费品安全信息。

同时,格力位于加利福尼亚州工业城的美国子公司Gree USA Inc.(美国格力)也在刑事信息中被指控。法庭文件显示,珠海格力、香港格力和美国格力知道他们的除湿机有缺陷,不符合适用的安全标准,可能会起火,但这几家公司几个月来没有向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报告这一信息。在消费者对火灾及其造成的伤害的投诉不断增加后,这几家公司才报告并召回了这些除湿机。

根据DPA的条款,珠海格力和香港格力同意接受总额为9100万美元的罚款,并同意向因公司有缺陷的除湿机而引起火灾的任何未获赔偿的受害者提供赔偿。格力公司早先向CPSC支付的1545万美元的民事罚款计入协议的9100万美元的总罚款。美国司法部称,这是根据《消费品安全法》(CPSA)所展开的第一批公司刑事执法行动得到的了结。作为刑事和解的一部分,格力公司同意继续配合司法部的调查和起诉并同意加强公司的合规项目和报告要求。

在被曝光的DPA文件上,还出现了疑似董明珠的签名,签署时间为2021年10月20日。

格力被爆在美达成延迟起诉协议,接受$9100万罚款!发生了什么?(组图) - 2

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还注意到,事实上,有关格力电器的除湿机质量事件,在几年前就已有公开报道。

2012年7月,有美国消费者投诉,格力电器通过Soleus出售的低容量除湿机容易着火。同年,与格力电器合资成立格力美国公司的合作伙伴Soleus通过测试发现,该产品确实存有设计缺陷。Soleus还发现,格力在2010年到2012年间生产的产品使用了不合格的材料。Soleus认为这对公共安全是一种威胁,于是把相关问题向当地政府做了报告。

2013年9月13日,格力电器发布了针对除湿机质量事件的召回公告。格力电器称,将召回在2005年1月至2013年6月之间在美国和加拿大销售的涉及SoleusAir、Kenmore、Frigidaire等12个品牌约225万台除湿机产品。

“公司出口到美国和加拿大的部分除湿机可能会过热、冒烟和起火,可能会对消费者造成火灾或烧伤的危害,目前尚未收到任何人员伤亡的报告。虽然收到的投诉数量与销售总量相比不到万分之一,本着为消费者负责任的态度,2013年9月12日,在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CPSC)和加拿大卫生部的监督和批准下,公司仍然决定自愿召回这些除湿机产品。”格力电器在召回公告中表示。

2016年,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CPSC)发布消息称,珠海格力已经同意向美国政府支付1545万美元(约合1亿元人民币)的民事罚款,罚款对象涉及珠海格力以及与其存在关联的香港格力、美国格力。

对于这一事件,家电行业资深观察家刘步尘在接受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采访时表示,数千万美元的罚款,对格力电器账面盈利的影响不是很大,但对格力的产品形象影响很大,特别是对格力开发美国市场也有影响。

值得一提的是,格力电器近日刚刚公布了2021年三季报,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381.35亿元,同比增长9.73%,实现净利润156.45亿元,同比增长14.21%。其中,第三季度实现营收470.83亿元,同比下降16.50%;实现净利润61.88亿元,同比下降15.66%。

格力电器三季度净利降15.7%,聪明钱疯狂减持,中东神秘土豪“抄底”

格力被爆在美达成延迟起诉协议,接受$9100万罚款!发生了什么?(组图) - 3

10月26日晚间,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格力电器”)发布2021年第三季度报告。

财报数据显示,格力电器第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470.8亿元,同比下降16.5%。净利润61.8亿元,同比降15.66%。

前三季度看,格力电器实现营业收入1381.3亿元,同比增长9.73%。净利润156.4亿元,同比增长14.2%。

股东情况看,截至2021年9月30日,格力电器共有普通股股东887991户。AI财经社查询年中报获悉,截至2021年6月30日,格力电器股东户数为714661户,第三季度股东户数净增超17万户。

股东持股变动上,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持股8.21亿股,成为第二大股东,相较年中报10.25亿股减持达2亿股。中央汇金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持股从年中报的8448.3万股减持至4004.8万股,减持超过4400万股。

董事长董明珠持股4448.8492万股,与年中报未发生变化。众所周知,以均价46.17元/股的价格受让格力电器的高瓴资本管理有限公司-HCM中国基金仍持有4339.6万股,与年中报未发生变化。若以最新38.98元/股的价格计算,高瓴资本已经亏损超过3个亿。

另外,中东神秘土豪阿布达比投资局最新建仓买入2542万股,成为第十大股东。

截至发稿,格力电器总市值2345亿元,不及美的集团4888亿元的一半。

被坑26亿还遭炮轰 董明珠再砸18亿买下"8万亿"独角兽

格力还是拿下了银隆。

8月31日,格力电器发了个公告,说是通过司法拍卖,花了18.28亿竞拍到了银隆新能源30.47%的股份,董明珠也把自己手里17.46%的股权的表决权给了格力电器,格力电器以47.93%的表决权实现控股。

格力被爆在美达成延迟起诉协议,接受$9100万罚款!发生了什么?(组图) - 4

如果从价格上来看,格力电器似乎是捡了一个大便宜。

这些股权的平均成本大约是5.44元/股,在4月份的时候,格力集团也在拍卖中买了银隆1880.5万股,花了1.23亿,均价6.56元/股,4个月的时间,便宜了17%。

去年,银隆的股权还曾在阿里拍卖过,7200万股合计起拍价就达到了19.9亿,均价27元/股。

格力被爆在美达成延迟起诉协议,接受$9100万罚款!发生了什么?(组图) - 5

这么算下来,格力只用2折的价格,就控股了这个一度很高调的新能源独角兽。

不过,这时的银隆还值不值得买,仍然需要打一个问号。

为啥呢?

根据天眼查的信息显示,8月份银隆有两则执行人信息,一笔409万,另一笔2.4亿。

这两笔钱一直没还,债权人申请法院执行。

为啥不还钱呢?

一点不奇怪,7月15日,银隆还有一则“终本案件”,标的只有273万。

格力被爆在美达成延迟起诉协议,接受$9100万罚款!发生了什么?(组图) - 6

“终本”是啥意思呢?

这个意思就是法院用尽各种财产调查手段后,没有发现可供执行的财产,所以最终不得不暂时结案,“终结本次执行”。

也就是说,在7月15日的时候,银隆就已经没有可供执行的财产了。

按格力的竞拍价计算,银隆现在估值60亿,但273万都还不起的公司,能不能配得上呢?

说起银隆,不得不提的就是魏银仓。

魏银仓是河北武安人,在武安靠着汽修和铁矿发家,投资当地的高速公路也让他大赚了一笔,后来他在珠海搞起了房地产,直到2008年,他看上了新能源。

2008年也被称为新能源的元年,因为开始有车落地了,政府、舆论、厂家都开始向新能源靠拢,趁着这风口,魏银仓也在老家武安搞了一个新能源产业基地。

2009年,银隆正式成立了,开始研发、生产和销售锂电池。

转过年来,银隆花了4亿收购了美国奥钛公司53.3%的股份,银隆开始在奥钛的基础上打造纳米钛酸锂电池。

别说,手里有概念,资本跟着也就来了。

2011年,银隆就被沙钢看上了,以2.16亿的价格买了43.93%的股权,后来魏银仓一路增资,沙钢的股份被稀释到15%,2013年,沙钢索性将这15%又转给了魏银仓,不到两年的时间,银隆的估值就翻了3倍。

当时武安的领导也力挺银隆。

这位领导对魏银仓不吝夸赞,说他“过去在美国,入了美国籍,通过我们动员放弃了美国的绿卡,回到我们家乡来”,而且在家乡投资了300亿。

在他的眼中,这300亿的投资背后是1200亿的产能,而当时武安市的工业产值也就1200亿,一个银隆,再造一个武安。

2015年,银隆再一次得到资本的注意。

那时,入股的包括中信、华融国际、东方资产、陕煤等国有资本,还有众业达、巴士传媒等上市公司资本,险资阳光人寿更是大手笔,出资10亿,获得了14.95%的股份。

银隆的估值已经超过60亿。

这时候,董明珠来了。

2016年年初,格力就有收购银隆的意向,最终在8月18日,格力电器用35份公告刷屏,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就是落定了收购银隆的方案,给出了130亿的价格,并配套募集100亿资金。

这可是个大手笔,但是,格力的中小股东反弹比较厉害,极力反对,因为这会稀释自己的股权,影响自己的利益。

最终,26个议题提交临时股东大会,有15个议案被否决,多涉及配套募资。

那次的股东大会直接上了热搜,董明珠大怒,直接发飙了:

“格力没有亏待你们,我讲这个话一点都不过分,上市公司有哪几家这样给你们分红?我5年不给你们分红,你们又能把我怎么样?两年给你们分了180亿元,哪家企业给你们这么多?”

说归说,这场收购,到底还是黄了。

董小姐自然不甘心,通过公司买不了,那就自己来吧!

很快,她拉上了万达、京东等等一堆朋友,筹集26亿入股了银隆,董明珠掏了10亿,持股17.46%,成了二股东。

王健林被问到为啥投资的时候直言,和董大姐是朋友,相信她的眼光,甚至说,“董明珠调研了就行了,我不用做调研”,而董小姐也信誓旦旦,“银隆是埋在沙子里的金子”。

董小姐为啥这么有自信呢?因为她很相信魏银仓跟她不断吹嘘的银隆新能源技术——钛酸锂电池。

前面说了,银隆的钛酸锂技术来自于收购的美国奥钛,这一技术路线,能做的人不多,它的优势是充电快,只需五分钟,还有2.5万次的循环寿命,差不多能持续60年,而且相对比较安全。

魏银仓对这个技术很是自得:

“我只能这么说,什么都没有的同行业公司现在都估值800亿-1000亿。如果按照这个来对比,银隆的估值应该在8万亿、80万亿。”

8万亿是什么概念呢?

差不多是5个工商银行或者4个茅台,毫无疑问的中国最牛公司。

80万亿是什么概念呢?

他说这话时,中国的GDP还不到80万亿。

这话很有煽动性,搞得董明珠也只说豪言,“2018年,银隆产值必须破百亿!”

幻想到此为止。

然后呢?

董明珠接手公司后发现,魏银仓不断吹嘘的充电五分钟、寿命60年的“超级电池”,只有一些所谓的研究数据和理论结果,连个样品都没有,量产更是猴年马月的事了。

忽悠是继续不下去了,但董小姐面临的烂摊子不小。

2018年的5月份,银隆开始露出了真面目,大面积停工,拖欠供应商货款,而退位的魏银仓说,“我已经退休了,跟我没关系”,情势急转直下,是个人都知道,这魏银仓大概率是个骗子。

但这人实在厉害,一点不服软,直接和董小姐硬刚,双方的矛盾公开化,一场骂战至此展开。

银隆公布了魏银仓的“七宗罪”:

● 1、骗取珠海当地科技扶持资金1.123亿元,汇入大股东账户,涉嫌诈骗;

● 2、大股东冒领1亿财政资金及5000万竞业禁止资质补偿;

● 3、向妻妹采购设备,虚增价款2.6亿,涉嫌职务侵占;

● 4、虚构1.7亿工程款建设合同,涉嫌职务侵占;

● 5、同一专利重复转让,公司损失9500万;

● 6、大股东债务累及公司,损失3.75亿;

● 7、大股东控制公司不支付货款,损失2.12亿;

这里面还牵涉到与魏银仓关系甚密的原总裁孙国华,这些林林总总的案件,涉案金额大约14亿元。

这是要把魏银仓和孙国华送进监狱的架势了。

魏银仓也很嘴硬——说董明珠为个人私利向大股东发难,用心恶毒。

盟友孙国华也不时出来炮轰董明珠,说银隆的实控人是董明珠,而银隆的危局是因为银行抽贷,背后也是董明珠唆使,而且,银隆曾经一度差点收购一汽夏利,最终失败也是因为董明珠和魏银仓叫板。

双方你来我往打得不亦乐乎,董明珠倒是全程没有出面,看起来很有把握。

而魏银仓呢?先是滞留香港,后来辗转跑路美国,不跑不行了,针对他的“红色通缉令”没多久就发了出来,据说他跑路时还带着董小姐投资的26亿和非法侵占公司的10亿元人民币,真假就无法确认了。

魏银仓现在到底在哪儿?谁也说不清楚。

没跑路就比较惨,孙国华也先是被边控,然后被刑拘,等待下一步的处理。

股权之争董小姐肯定赢了,但怎么把银隆做出来还挺难的。

为啥呢?

银隆一直引以为傲的电池技术,优点突出,缺点也同样明显,否则,这么好的技术,同行早就一窝蜂冲上来了。

缺点是啥呢?

有用银隆钛酸锂大公交的公司就说了,最大的问题是——一天至少要充3次电。

续航能力不行,这就要了命了。

其实银隆自己的不少车上也不得不同时采用钛酸锂和磷酸铁锂两种电池装备,同等条件下,磷酸铁锂电池的总储电量可以是钛酸锂的3倍。

甚至在他们自己的不少车型里,根本就没有钛酸锂电池的选项。

格力被爆在美达成延迟起诉协议,接受$9100万罚款!发生了什么?(组图) - 7

在这一次的格力电器的收购评估中,也公开了一些问题,比如银隆的公交车因为质量问题被好几家公司退货或者拒绝付款,珠海公交、石家庄公交、邵阳巴士都在其中。

也就是说,银隆的钛酸锂,前景依然有点让人看不透。格力治下的银隆要走向何方,就看董小姐的了。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5)
Sunny洋-小医生
Sunny洋-小医生 2021-10-31 回复
谁起诉的 可以告他敲诈勒索
高思源
高思源 2021-10-31 回复
哈哈,美国人不惯着这毛病。董小姐飞扬跋扈惯了,出去很容易挨揍
睡梦中的洋
睡梦中的洋 2021-10-31 回复
还是跪了
人来疯_Ivy
人来疯_Ivy 2021-10-31 回复
又一个投降了
el_va
el_va 2021-10-31 回复
格力工厂强迫劳动,美国人不惯着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info@sydneytoday.com 商业合作: business@sydneytoday.com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