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6月02日 8.0°C-10.1°C
澳元 : 人民币=4.83
基隆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应对全球挑战除了集体意志,还要做更多工作(图)

2022-10-18 来源: FT中文网 原文链接 评论5条

本文转载自FT中文网,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

埃里安:全球经济波谲云诡,但本次IMF和世界银行年会未能像全球金融危机期间那样激发出全球政策动力。

应对全球挑战除了集体意志,还要做更多工作(图) - 1

14年前,当全球金融危机震撼世界时,各国政府领导人来到华盛顿交换意见,为之后采取政策行动将全球经济从悬崖边缘拉回来奠定了基础。上周,政策制定者们再次齐聚华盛顿,因为全球经济正处于波涛汹涌的水域,面对不断到来的冲击,最贫穷的国家最为脆弱。

但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世界银行(World Bank)的年度会议上,尽管认识到许多国家将面临艰难的斗争,但这未能激发出10多年前那种全球政策动力。

许多政策制定者确实对全球衰退、通胀、债务、金融不稳定以及缺乏适当的政策协调有共同的担忧。

但由于没有多少新工具,更不用说得到广泛关注的全面解决方案,很难保证会有类似2009年4月G20政府首脑峰会后那样的后续行动,那次行动帮助避免了重大而持久的经济破坏。

在上周的会议举行之前,当然不乏警示信号。通胀仍居高不下。对经济衰退的担忧日益加剧。金融市场动荡不安。英国经历了与苦苦挣扎的发展中国家更为相似的动荡。而且,在最新的《世界经济展望》(World Economic Outlook)中,IMF警告称,“最糟糕的情况还在后头”。

还出现一种热衷相互指责的游戏。大多数与会者都将矛头指向了俄罗斯入侵乌克兰造成的不利影响。他们中的许多人还抱怨,美联储(Fed)补救加息的速度和规模,加剧了具有扰乱性作用的美元强势,推高了全球收益率。

IMF被指在监督和政策协调方面存在疏忽。IMF和世行被要求为脆弱的发展中国家提供更多帮助。此外,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就像2008年一样,发达国家再次成为全球波动和系统性风险的主要来源。

鉴于这些情况,华盛顿的气氛就像我印象中2008年10月那次年会一样黯淡。

但在2008年,对重大共同问题的分析、对可能出现更大问题的担忧以及对集体责任的尊重,成为了严肃政策工作的催化剂。最终,英国首相戈登•布朗(Gordon Brown)在2009年4月主持召开的G20峰会产生了大胆、协调的政策回应,从而避免了一场毁灭性的全球萧条。这一次,鉴于工具的不足,要想取得类似的结果,今后几个月还需要做更多的工作。

高级经济官员带着全球经济可能陷入衰退的悲观看法返回他们的首都。我们不能认为全球金融市场平稳运行是理所当然的,在债务也是一个问题的情况下,“到处都是星星之火”的现象很可能会蔓延。而且,尽管世界再次迫切需要G20作出有远见的全球政策协调,但各种地缘政治紧张局势阻碍了其行动的能力。

官员们还认为,几乎无法阻止世界上一些最具系统重要性的政策制定者所实行政策的负面溢出效应。在美联储的问题上尤其如此。

许多国家的官员(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官员)在回国后担心,反应迟缓的美联储别无选择,只能继续激进的加息周期,这将使他们面临一种或多种艰难的政策选择。这些措施包括:在国内经济不需要的情况下大幅收紧货币和财政政策,大量消耗国际储备,允许货币进一步贬值,从而加剧通胀,并使其能更难偿还国际债务,以及/或实施具有扭曲作用的外汇管制。

这些年会很重要,但它们要传达的最重要信息不是全球经济面临着危险时期,可能尤其损害最脆弱国家和最脆弱社会成员的利益。

而是集体行动的工具、机制和框架都岌岌可危;如果每个国家都需要各自寻找纾困的法子,那么必然导致一种对各国和整个世界来说都不太理想的结果。希望这会成为像2008年10月那次会议一样的催化剂。

本文转载自FT中文网,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5)
Pocky様
Pocky様 2022-10-18 回复
像多米诺骨牌,美元一不稳定,大家一起遭殃
吖吖吖智
吖吖吖智 2022-10-18 回复
经济衰退,苦的最终还是平民
LaughingYee
LaughingYee 2022-10-19 回复
贫穷国家,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都在挣扎,这一次大家终于处在同一条线。。。
幕幕呆奢侈品代购
幕幕呆奢侈品代购 2022-10-19 回复
各国都有各自的问题,都需要各自找纾困的办法,这当真是一个乱世
钟意啃鱼骨
钟意啃鱼骨 2022-10-19 回复
政治不稳定,经济不稳定,气候不稳定,还有什么是稳定的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info@sydneytoday.com 商业合作: business@sydneytoday.com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