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6月02日 7.3°C-9.3°C
澳元 : 人民币=4.83
基隆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伏尼契手稿已被破译?

2017-09-28 来源: 财新网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财新网】(特约文化记者 李大卫)著名的伏尼契手稿,近日又弄出一个大新闻。电视节目撰稿人尼古拉•吉布斯突然对外宣称,他已经破译了书写这部手稿所用的神秘语言。这名业余中世纪文献研究者的成果,作为封面文章,发表在本月稍早的一期《泰晤士报文学增刊》上。

先解释一下手稿本身。当代公众知道这部手稿,大多是因为电影《印第安纳•琼斯》中,男一号以它为线索,寻找点金石的桥段。

这是一部装订成册的手稿,共有18刀羊皮页。其主要特异之处,在于作者没有使用任何已知的文字书写,而是发明了一套特异的符号系统,而且看不出断句。通过对书写材料以及墨水、颜料的碳14测定,证明手稿完成于15世纪初叶,这至少推翻了现代人伪造的嫌疑,但它原本的木质外封则下落不明。

同样神秘的,是册页中的插画。学者们通常根据图中的内容,将手稿划分为若干个部分。

首先是植物部分,其中使用的绘制方法,基本符合中世纪到文艺复兴时代的特征,然而描绘的物种基本无法找到任何真实存在过的对应物,除紫罗兰、孔雀草等少数例外。

随后是星相。根据其中的图形,可以分辨出金牛、白羊、猎户、双鱼等黄道星座。

此外,还有人体生理以及一些无法解释的图形,包括大量裸女,似乎是代表外星地理、医药方剂之类。

这部密码般的手稿文献,如今保存在耶鲁大学的拜内克古籍善本图书馆,但它最早的所有者,却要一路追溯到神圣罗马帝国的鲁道夫二世。

这位皇帝获选之前,曾是波希米亚国王,其统治中心布拉格由此成为帝都,于是很长时间伏尼契手稿都保存在那里。这位文艺复兴君主具有深度收藏癖,他的储珍阁(Wunderkammer)被视为现代博物馆的原型之一,他的宫廷也一度成为各类怪异知识的研究中心。

鲁道夫二世晏驾之后,手稿由一位宫廷御医所得。此人曾贩售大力丸式的万灵药,富可敌国,就连皇帝都被赫然列入他的债务人名录。

手稿的下一任物主,是一个占星术士。也正是此人开始了译解密符的最初尝试。

接下来的收藏者,又是一位帝国御医——马尔齐,此人也是人类胚胎的早期研究者之一。此后手稿流入罗马,成为耶稣会的藏书。

直到1912年,一个名叫伏尼契的波兰人购得手稿,手稿的现代命名也因他而来。

伏尼契原籍是沙俄统治下的波兰。早年他因参与普罗革命,被帝国当局流放到西伯利亚,其间学会了十几种语言。越狱之后,他从中国东北一路南下,最后搭船到了英国。他在伦敦娶了数学家布尔的女儿伊瑟尔,两人以经营书店作为掩护,继续支持反对沙皇的活动。“一战”爆发后,夫妻二人移民纽约,继续古旧书籍的生意。

伏尼契死后,伊瑟尔作为遗孀成为手稿继承人。伊瑟尔在苏联、中国享有盛名,原因并非她曾拥有这部神秘的手稿,而是作为畅销书《牛虻》的作者。这部描写意大利烧炭党人反抗奥匈帝国统治的小说,曾在苏联被拍成电影。

伊瑟尔去世后,她的一位朋友把手稿卖给维也纳出生的古籍商人克劳斯。后者苦于没有买家接受,最终将其捐赠给耶鲁大学。

关于伏尼契手稿的作者,历史上有过很多猜测。候选人名单主要集中在近代欧洲和英国,那几位著名的博物学者及秘术专家,包括罗杰•培根、约翰•迪,以及大阿尔贝,但均没有足够证据支持其推论。也有人认为它是伏尼契本人伪造的赝品。

至于手稿的书写记号,也曾有过多种假说,比如拉丁文缩写、失传的速记法,还有密码。也有人相信那是外星人的大作。

几百年来,尝试破译伏尼契手稿的,始终不乏其人,但无一获得成功。现在的这位尼古拉•吉布斯,则认为其中内容和密码毫无关系,而是一部通过缩写方式记录的医典,主要涉及到女性的日常保健。但他的这一结论并未获得专业人士认可,而且他也仅翻译了其中两行文字。

美国的中世纪专家丽莎•费金•戴维斯认为,吉布斯的译解从拉丁文法角度并不成立。对于学界的质疑,吉布斯至今未做公开回应。

也许伏尼契手稿中的记号,只是一种人造语言。非自然形成的语言,古往今来不乏其例,比如世界语。很大程度上,现代希伯来语也出自人工。作为艺术的人工语言也很常见,像托尔金在小说《魔戒》中,就发挥了自己的这类学识和才能;让•雅克•阿诺的影片《火之战》,也是用了小说家伯吉斯(《发条橙》作者)设计的原始语言。

也有一些应用范围更小的人造语。笔者多年前沿莱茵河旅行时,在南岸的小城宾恩短停。这个有名的雷司令葡萄酒产地,曾在12世纪出现过一个百科全书式的人物,名叫希尔德加特。除了文学、音乐、科学方面的成就,她还在担任女修道院长期间,发明了一种特别的书写文字,叫“未知语(lingua ignota)”仅供其管理的修女用于宗教仪轨。据说这种隐秘的女书,可以增强组织内部的认同感。

伏尼契手稿的可见影响,主要表现在艺术领域。1981年,意大利工业设计师塞拉菲尼,发表了一部同样奇特的写本,颇受卡尔维诺等文化名流推重,其中充斥着作者设计的、各种具有超现实造型的物种,明显可以从上述古籍找到灵感来源。■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info@sydneytoday.com 商业合作: business@sydneytoday.com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