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5月23日 14.2°C-16.2°C
澳元 : 人民币=4.8
基隆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古代的地方行政长官,为何有太守、刺史、郡守等不同的名称?

2021-10-07 来源: 网易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古代的地方行政长官,为何有太守、刺史、郡守等不同的名称?

我们在看秦汉时期的影视作品时,经常会出现太守、刺史、郡守、某某尹之类的官名,如果对古代历史和官制不是很了解的读者,恐怕对这些官名犯嘀咕。这一期就来简单聊一聊这个话题。

古代的地方行政长官,为何有太守、刺史、郡守等不同的名称? - 1

郡县制是我国古代最早形成制度的地方官行政体系,从春秋时期开始,各国所设郡县长官的名称比较混乱,到战国时期才正式出现了郡守、县令的称呼。顾名思义,郡守就是一郡之长官,县令就是一县之长官。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并定地方官制推行郡县制,各郡县长官因此也有了正式名称:郡的长官叫郡守或郡太守;县则有大小之分,凡万户以上的县,其长官称县令,万户以下的则称县长。

郡县长官之下,设有郡丞、县丞作为其重要下属,在京师咸阳附近的直属行政区称内史,其最高行政长官也叫“内史”。

古代的地方行政长官,为何有太守、刺史、郡守等不同的名称? - 2

汉高祖刘邦建国后,沿袭秦制地方郡县长官也称郡守、县令、县长。汉景帝时期更定官制,将郡守改名“太守”;县、道、邑的长官则根据地位的高下分别称“令”或“长”。

西汉京师附近的直属区不再称内史,而是分为三个部分: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它们与郡同级,合称“三辅”。三辅的长官也就叫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东汉的京师在洛阳,洛阳所在的河南郡成为中央直属区,其长官不叫太守,而叫河南尹。

汉代地方上除了朝廷直管的郡县以外,还有皇室、贵族的封国,这些封国或与郡同级,或与县同级。汉景帝时期发生了“七国之乱”,平定叛乱后朝廷集权不断增强,汉景帝将朝廷任命的“相”派到地方管理具体行政工作,因此这些封国的相就与太守、县令同级。

古代的地方行政长官,为何有太守、刺史、郡守等不同的名称? - 3

刺史的出现相对要晚一点,刺史这个官职在很多史料中出现的频率还是很高的,但刺史到底是个什么官,估计有些读者还有点陌生。

说起刺史就要讲一讲汉代的行政等级制度。汉代在地方行政上最重要的一个变化是设置了州,汉武帝元封五年,为了加强对全国(103个郡国)的控制,将全国分为十三个部分就是十三州部(好比明清时期的省),每个部派出一名刺史去巡察郡县、监督百官、检举不法。因此各刺史所监督的部分郡县就成了朝廷的一个监察区,称为“刺史部”。

古代的地方行政长官,为何有太守、刺史、郡守等不同的名称? - 4

本来州部是监察区,各州部并不实际管理地方政务,也无固定的治所。但后来随着刺史权力的不断扩大,就逐渐由监察区变成了行政区。从东汉建武十一年开始,刺史有了固定的治所,有了下属僚吏,所以就形成了州辖郡、县的国定制度。原来的郡县两级制,就变成了州、郡、县的三级制。

刺史部是汉代由监察区演变而成的高级行政区,其长官称为刺史,汉成帝时改称“牧”。东汉之初又恢复刺史之称,东汉末年又改称牧。

各州之牧都是集军政大权于一身,以后就发展成为东汉末年的军阀割据与混战。比如刘备是徐州牧,刘表是荆州牧,刘璋是益州牧,袁绍是冀州牧,董卓是并州牧。后来刘备占领了四川,在正式称帝之前,仍然自称益州牧。

古代的地方行政长官,为何有太守、刺史、郡守等不同的名称? - 5

不过西汉、东汉时期,京师所在的直属区都不称刺史或牧,而设司隶校尉,故而直属区也称为司隶校尉部,与其他刺史部一样。司隶校尉的权力很大,外出则有督查郡县之职责,入京则有纠察百官之重任。比如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时,也让自己担任了司隶校尉一职。

隋代时将若干州、郡合并,而且合为一级,前期称州设刺史,后期称郡,设太守,也就是说,隋朝时期刺史和太守是平级的,不是上下级关系。

唐代的情况就比较复杂了,实行的是道、州、县三级制,州设刺史,县设县令,京师直属区长官称尹。“道”在唐代初期时其长官叫按察使、采访处置使,观察处置使等,不难看出唐初时道主要也是监察区而非地方行政区。

唐玄宗时为了军事的需要,在内地若干军事要地设置了都督府,长官都督叫“使持节”的头衔,被授予处置一方军政大事的权力,故称为“节度使”。

古代的地方行政长官,为何有太守、刺史、郡守等不同的名称? - 6

唐中期以后地方实力派几乎全是各地的节度使,有的节度使还被加上了宰相头衔,称为“使相”。其中有不少节度使拥兵自重,最终就形成了藩镇割据的局面。宋代的情况也很复杂,这里就不再多说了,如有兴趣可以翻阅御史之前的文章。

转载声明: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今日澳洲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content@sydneytoday.com。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info@sydneytoday.com 商业合作: business@sydneytoday.com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