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6月03日 10.2°C-12.8°C
澳元 : 人民币=4.81
基隆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当年欧盟拉拢中国加入卫星导航建设 不料政策反转逼迫中国退出

2022-02-14 来源: 网易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按照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三步走”发展规划,1994年启动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设属于第一代,即“北斗卫星导航试验系统”。通过“双星定位技术”构建区域性卫星导航系统,实现中国及周边地区范围内的定位服务,为正式的、全球性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探路。

当年欧盟拉拢中国加入卫星导航建设 不料政策反转逼迫中国退出 - 1

2000年10月和12月,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将两颗北斗导航试验卫星即“北斗一号卫星”发射入轨,2003年又发射了一颗备份卫星,从而完成了“北斗卫星导航试验系统”建设,成为继美国、俄罗斯后第三个拥有自主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

北斗卫星导航试验系统定位精度达到20米,与美国GPS民用版相当;北斗系统的响应时间仅1秒,优于GPS系统;北斗独有的“短报文”功能在2008年汶川大地震中曾发挥巨大作用,在地震中心汶川县城与外界通信断绝时,是军队的北斗终端将一线灾情第一时间发送到了后方。当然,作为实验系统北斗一号缺点也很多,比如覆盖范围有限、有源定位在军事上容易暴露位置、地面主控限制了用户容量等等,但北斗一号作为实验系统无疑是成功的。

就在中国北斗卫星导航试验系统建设的同时,欧盟各国为了减少对美国GPS的依赖,也计划建设自己的卫星导航系统。1999年,欧盟首次公布了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计划,将发射30颗卫星构建一个不同于美国GPS、俄罗斯格洛纳斯(GLONLAS)的民用全球定位系统。2003年5月,欧盟和欧洲空间局正式启动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建设。

为了分担伽利略计划建设成本,欧盟向中国伸出了橄榄枝,邀请中国加入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建设。出于“两条腿走路”方针,2004年中国与欧盟正式签署协议加入伽利略计划,成为该计划第一个非欧盟成员国。根据协议,中国将拥有伽利略系统的部分所有权和全部使用权,并承诺为伽利略计划出资2.3亿欧元约合人民币23.4亿,据英国BBC报道这大约是伽利略系统预期成本11亿欧元的五分之一。

然而,随着2005年欧洲政治转向,欧盟对华政策反转,中国在伽利略计划中日益受到排挤。中国作为主要投资者之一,不仅在技术上被封锁,还被排除在伽利略计划决策机构之外,事实上沦为财务投资者。迫不得以,2006年底中国退出伽利略计划,转而全力发展北斗导航系统。时至今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已经后来居上,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已经发射,而伽利略系统目前投入运行的在轨卫星才22颗,距离30颗的总数还有一定的距离。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info@sydneytoday.com 商业合作: business@sydneytoday.com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