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6月30日 6.4°C-6.7°C
澳元 : 人民币=4.86
基隆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被父亲家暴后,我结婚找了3个家暴男”:创伤除了痛苦,还会带来什么?

2022-04-04 来源: 网易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如何用心理学和哲学思维,提升我们的生活品质?4月12日晚8:00,25年心理学导师黄启团,携手周国平夫人、知名哲学博士郭红老师将在视频号和你交流哲学和心理学的应用:《无用之用》。立即点击预约

“被父亲家暴后,我结婚找了3个家暴男”:创伤除了痛苦,还会带来什么? - 1

昨天的文章里,和大家分享了面对创伤,大脑是如何运作的,今天和大家分享过去是如何具体影响我们的今天乃至未来的。

“被父亲家暴后,我结婚找了3个家暴男”:创伤除了痛苦,还会带来什么? - 2

作者 |黄启团来源 | 黄启团(ID: nlpteam)

“被父亲家暴后,我结婚找了3个家暴男”:创伤除了痛苦,还会带来什么? - 3

什么是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还得学习一个心理学的概念——创伤后应激障碍,英文简称为PTSD。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是指个体经历、目睹或遭遇到一个或多个涉及自身或他人的实际死亡,或受到死亡的威胁,或严重的受伤,或躯体完整性受到威胁后,所导致的个体延迟出现和持续存在的精神障碍。PTSD是脑干的一种应激反应,遇到真正威胁到安全的挑战时,应激反应是一种保护措施。但有创伤后应激障碍的人,面对那些并不会构成危险的事,也会敏感地产生跟真正危险同样的反应,比如昨天文章的例子中的迈克听到摩托车的回火声,也会产生跟战场上听到枪炮声一样的反应,这就是障碍了。也就是说,对于部分经历过创伤性事件的人来说,脑干为了保护自己的安全,把并不危险的事等同于危险来反应,如果有这样的反应,就是PTSD。明白了这一点,你就会明白为什么有的人对社交会产生恐惧感,因为,对于在人际关系中受过伤的人来说,当大脑遇到不熟悉的人时就会激活应激反应。因为对于脑干来说安全才是第一,就会先假设不熟悉的人是一种潜在的威胁,毕竟人类的主要捕食者一直是其他人类。PTSD是一种过度敏感的应激反应,是大脑皮质所无法控制的,这种反应会困扰我们的人生,那我们怎么知道自己是否有PTSD呢?

“被父亲家暴后,我结婚找了3个家暴男”:创伤除了痛苦,还会带来什么? - 4

创伤后应激障碍有四种症状:1)侵入性症状:你不愿意想起的画面、记忆会在头脑中反复出现。比如不断做噩梦,讨厌一个人却总是不由得想起他。这是唤醒反应中的一种。2)回避性症状: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回避一些造成痛苦的人、事、物,更多是在无意识层面进行。为了避免再次受伤,潜意识会关闭某种感知功能。严重时会昏厥、失去意识。是解离反应的一种。比如有的人小时候被爸爸伤害过,长大就无意识的回避那些代表权威的人。3)认知情绪的负性改变:过度关注负面的事情,容易产生悲伤、抑郁、负罪感的情绪。这属于解离反应的一种。比如一个地毯很漂亮,有这种症状的会只盯住地毯上的一个污点。4)唤醒反应的改变:过度敏感,焦虑、高度警觉、惊吓、心率过快且不规律,失眠。比如有的人,你从他身边经过他都能吓一跳。当然,这样一条条说下来太抽象和复杂了,一般人都记不住,我比较喜欢简单地将其归为两类。创伤的两类后果:1)过敏(唤醒):过分敏感。一点小事就引发太大的反应。这样的人往往害怕权威、玻璃心、情绪化。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就属于这类。2)隔离、屏蔽(解离):跟过敏刚好相反,本该有的反应却没有了。比如小时候看到父母婚姻不幸福,长大对谈恋爱没兴趣;因为以前曾被有钱人不友好地对待过,自己就没了赚钱的欲望。这都是因为在过往的事件中受到创伤,为了不让自己再触碰这样负面的情绪,就选择让自己感觉不到这些情绪。看到这里我们都明白了,严重的创伤会让人产生精神疾病,但如果没那么严重,会有什么后果呢?创伤的普遍后果有以下5种:1)破坏关系2)错失机会3)脆弱、过度敏感4)情绪低落、抑郁5)重复不良模式重复不良的模式给大家举个例子:有一位女学员找我做的一个个案。她向我诉说,老公对她的态度非常差,经常动不动就打人,她在家里经常被家暴。她想离婚,可是孩子还小,她不想让孩子受到伤害,婚姻就一直这样痛苦地维持着。而且,这已经是她的第三段婚姻了……为什么有些人会一再被虐待关系吸引?因为所有人都会被熟悉的事物吸引,即使这个熟悉的事物是不健康的,甚至是有破坏性的。但对有些人来说,被拒绝或遭到恶劣的对待才能验证他的观念,因为这才是他们熟悉的感觉。因为与不确定的痛苦比,确定的痛苦会让我们脑干的感觉更好些。尽管结果是混乱的或冲突的,但熟悉的世界,会让人感觉到舒服。

“被父亲家暴后,我结婚找了3个家暴男”:创伤除了痛苦,还会带来什么? - 5

一个人会将早期父母养育他的方式定义为爱,当他习惯接受这样的爱时,他就会寻找类似的爱。比如,一个女孩子从小被虐待,她就会被施虐者吸引,因为那让她感到熟悉和舒服。反之,如果她遇到一个尊重她的男士,她会觉得不自在,于是做一些事激怒他,主动破坏彼此的关系,直到对方也以虐待的方式对待她。这时,她心里就会说:这就对了!老师和养父母经常会有这样的体验:有些孩子表现得就像是想要受到惩罚一样。因为他们正在向世界寻找可预见的反应,他们要找到证据,来验证他的世界观——我是不值得爱的,这个世界是混乱的,我不属于这里……简而言之,创伤的普遍后果可以概括为三大类:没钱、没朋友、不开心看到这里,我们明白了,创伤就算没有让我们得精神性疾病,也会让我们得“穷”病或者“孤独”病。但是,好像我们小时候并没有被狗咬过,也没有被虐待过,怎么也会得这两种病呢?我们来看看书中提到的三种导致创伤的可能性:

第一,出生前的破坏:比如母亲孕期接触毒品、酒精,或情绪痛苦;当人还在子宫时,发育中的大脑就开始存储人生经历了。在最初的九个月里,大脑的发育是爆炸性的,每秒诞生两万个神经元(成人在最好的状态一天也只有七百个新神经元)。也就是说,这时如果受到了创伤,对孩子的大脑刺激是无法想象的,越是生命早期的伤害越难治愈。

“被父亲家暴后,我结婚找了3个家暴男”:创伤除了痛苦,还会带来什么? - 6

第二,婴儿早期的照顾者造成的破坏:比如照顾者漫不经心、情绪不稳定、粗暴、冷漠、忽略等。忽视比虐待后果更严重,因为没有经历也是一种经历,没有经历是比经历更严重的一种经历。

也就是说一个孩子没有经历打骂这样惨痛的对待,但他却一直被忽视,这对他而言,更是一种伤害。

孤儿院的情况证明了这一点,在一些条件落后的孤儿院,不得不几个人共用一张床的孩子反而表现更好,为什么呢?因为这样的孩子不得不跟别的孩子发生关系,所以,他们的心理反而比其他孩子更健康。

当然了,像孤儿院这样被全面忽视的孩子是比较少的,在普通家庭中,孩子普遍会遇到分裂式忽视。所谓分裂式忽视,就是孩子某些特定的功能被剥夺了,在中国,情绪剥夺就是最常见的一种,特别是男孩,因为很多家庭都会认为男儿有泪不轻弹,所以,不少家长会忽视男孩子的情绪。另一种常见的忽视是情感外包。一个在把爱外包(月嫂、保姆)家庭中长大的孩子,关系能力会有障碍。因为如果你没有被爱过,你就无法去爱。

第三,儿童期经历重大创伤:性侵、暴力、虐待、事故、被遗弃、父母离婚等。

父母离婚也是重大创伤,对于孩子来说,父母并不是两个人,而是一个整体,所以,对于儿童来说,经历了离婚就像经历了死亡,会影响他的自我意识,也就是自我价值。很多人以为孩子还小,不懂事,但实际情况恰恰相反。孩子虽然听不懂某个具体的语言,但他们能感觉到非语言的部分,将其变成大脑的反应模式,从而形成根深蒂固的世界观。三岁以下的儿童,大脑皮质还没有发育成熟,无法形成线性的时间记忆。这些记忆存储在大脑低级区域,没有时间,没有逻辑,这也就是为什么小时候的创伤会以偏概全(比如怕狗的例子),显得愚蠢的原因。所以,“三岁定八十”是有科学依据的。

“被父亲家暴后,我结婚找了3个家暴男”:创伤除了痛苦,还会带来什么? - 7

第四,成年后遭遇重大创伤事件:性侵、暴力、虐待、事故等。

可是,为什么有些人小时候被打过,也经历过一些重大家庭变故,却没有事,但有些人经历一点点小事却造成了创伤呢?因为构成创伤的并不是事件本身。构成创伤需要有三个基本元素,这三个元素都是英文字母E开头的单词,所以,心理学把这简称为3E:1)event:事件是客观的事实。2)experience:体验:体验是主观的,创伤是主观经验,导致创伤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事件中个体的情绪反应强弱。比如:一所小学发生火灾,对于学生来说是创伤,但对于消防员来说,那只是他日常的工作。3)effect:影响:影响跟环境有关。究竟是什么在影响着人的主观体验呢?这取决于一个人的敏感程度。一个人对事件的过度敏感反应称为敏感化。一个人能从突发事件中恢复的能力称为复原力。一个敏感化的人遇到一些小事也可能造成创伤,但一个有复原力的人,就算遇到生命中的重大挑战,也不会受伤。那一个人是敏感化还是具有复原力,究竟跟什么有关呢?1、刺激的方式:当外在的剌激以不可预见的方式、极端的长期的模式激活时,这个系统就会变得过度活跃,产生过度强烈反应,这就会导致敏感化。过度敏感是有代价的,会让人适应不良。一个生活在家庭暴力中的孩子长大后就会过度警觉,不停搜索一切充满威胁的信息。因为他原来的生活环境充满了危险,虽然现在危险早已过去,但大脑的惯性反应被保留了下来。相反,当应激反应系统以可预见的、适当的、可控的模式被激活时,可以提高大脑的耐受力。比如学习、运动等,这种方式可以培养更强大、更灵活的应激反应能力,这种能力就是复原力。2、创伤与时间:创伤越早,影响越大。如果能够在婴儿最早那几个月提供良好的抚养,就相当于为孩子建立复原力提供了强效维生素。那些在最初两个月得到很好照顾的孩子,就算未来经历糟糕的创伤,也比那些最初被忽视,但后来得到很好照顾的孩子要好很多。3、关系:同一类事件发生,有的人会受伤,有的人不会,区别在于关系。一个关系健康(他与家庭、集体和社会连接得很好)的人具有与逆境抗衡的能力,关系可以降低心理健康的风险。婴儿时期照顾者方式的不同,导致了一个人的反应是敏感的还是具有复原力的。4、遗传: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思维、信仰、行为模式和反常之处。这些都像身体特征一样,代代相传。至于是否会在基因编码中遗传,目前还没有确定的证据。可是,敏感不是一种很好的特质吗?这样的人通常很有才华,难道敏感不好吗?我们看看个人的状态和智商之间的关系就明白了。佩里医生列了人在5种状态下的智商水平:1)平静——大脑皮质,智商100-120

2)警觉——大脑皮质、边缘系统。智商90-1103)惊吓——边缘系统、间脑。智商80-1004)害怕——间脑、脑干。智商70-905)恐惧——脑干,自主神经。智商60-80敏感化的确可以助人防范风险,还可以使人做事严谨、细腻,但持续高度警觉的状态会对整体身心健康造成破坏性的影响。过度的敏感还会让人在遇到外界的风浪时,内在产生过度的波动。文章读到这里,相信你越来越能看到,过往的、尤其是幼时的经历,对你今天生活的决定性影响。可是,如果你今天过得不如意,是不是就可以去怪罪父母呢?当然不是。大脑是可塑的,也就是说创伤是可以被疗愈的。就像这本书的封面写的那样:人生10%取决你经历了什么,90%取决于你如何应对。“你经历了什么”,并不是把责任推给过去,更不是拿过去当借口,而是让我们看到自己的反应模式,对大脑的工作方式有所觉察,在这个前提下选择一条新的路。你过去的行为不是今天的借口,它只是一个解释。我们的优势、缺点和独特反应,都是我们过往经历的一种表达。我们经历了什么,以极其复杂的方式影响着我们成为了什么样的人。同样,我们现在所做的一切都将会在未来产生回响。我们无法改变过去,但可以决定现在做什么,经历什么,从而选择未来过什么样的生活。那如何疗愈我们的创伤呢?后天的文章为你分享。对书籍感兴趣的伙伴可以点击下方小程序购买

亲爱的读者们,最近公众号的推送规则有所改变,如果我们的文章对你有帮助,就把我们“设为星标”⭐吧!这样就不会错过每天推送啦。

①点击下方卡片,进入公众号②右上角点开,设为星标

“被父亲家暴后,我结婚找了3个家暴男”:创伤除了痛苦,还会带来什么? - 8

“被父亲家暴后,我结婚找了3个家暴男”:创伤除了痛苦,还会带来什么? - 9

点个“在看”,收获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info@sydneytoday.com 商业合作: business@sydneytoday.com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