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5月23日 14.6°C-16.0°C
澳元 : 人民币=4.8
基隆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宋朝不杀士大夫:真相不过是为加强皇权而衍生的相互包庇

2022-05-13 来源: 网易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宋朝不杀士大夫:真相不过是为加强皇权而衍生的相互包庇 - 1

宋朝不杀士大夫:真相不过是为加强皇权而衍生的相互包庇 - 2

作为近千年来的历史转折点,南北两宋朝的许多怪相都被后人所津津乐道。除不切实际的超前富裕和过度粉饰的太平岁月外,朝廷赐予士大夫群体的不杀之恩,也总能让特定群体所心驰神往。

然而,这项由文官阶层所垄断的特权,其实并没有脑补着所憧憬的那般完美无瑕。其成型原因、发展过程与固化本身,都充斥着一股酸臭无比的官官相护味道。而且更像是皇权为实现专制目的,而暂时割舍出来的糖衣炮弹。

特殊时代

宋朝不杀士大夫:真相不过是为加强皇权而衍生的相互包庇 - 3

赵匡胤的宋朝 恰巧处于历史的转折点上

相比历史上的其他阶段,由赵匡胤所建立的北宋王朝,恰巧处于新旧时代的交替岁月。在他们靠黄袍加身实现篡位理想前,文官在各级行政单位中的占比都较为有限。至于此后的明清专制盛世,则毫无疑问的为士大夫阶层所把持垄断。因此,宋朝对历史进程的最大贡献,就是在宏大趋势中扮演要紧一环。所谓的重文轻武风气,以及对武将人群的制度性打击,都不过是大方针贯彻实施过程中的政策工具。

受此影响,宋朝皇帝必须通过拔高读书人地位,来系统性削弱武人的社会地位。特别是把来自富裕地主家庭的子弟,有效吸引去参加科举考试,而非如魏晋隋唐的前辈们那样追求弓马娴熟。虽然两者都可能是儒家经典的忠实拥趸,习惯于用之乎者也视为身份象征,但对君主本人的威胁却不可同日而语。于是,一些列针对士大夫群体的免死规定,便在稳定江山就陆续出台:

艺祖有誓约,藏之太庙,誓不杀大臣及言事官,违者不祥。--《建炎以来系年要录》

恭闻太祖有约,藏之太庙,誓不杀大臣言官,违者不祥。--《挥麈后录》

云太祖于太庙立有誓碑,其中一条为“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避暑漫抄》

宋朝不杀士大夫:真相不过是为加强皇权而衍生的相互包庇 - 4

赵匡胤开不杀士大夫先河 就是为后代持续压制武将

当然,上述记载多出现于南宋时期,距离赵匡胤的光辉岁月已有很长间隔。但都能折射出宋太祖对提升士大夫境遇的急切需求,也为后者提供了近乎“无敌”的政治论据。考虑到新朝尚未兼并十国残余,许多铁杆核心又自带浓郁的五代军人政治遗风。宋太祖的这种做法也就不难理解。这既是对内部军头的衡制开端,也是瓦解外部残余政体的解构手段。

不过,任何急功近利的政策出台,都会附带有相应的恶性自惩机制。只要不是犯下如谋反一类的十恶不赦大罪,宋朝的历任君主都很难对犯错者施以极刑手段。于是,两宋朝廷只有增官而极少除官,进而酿成不可逆的冗官+冗兵+冗费困局。

宋朝不杀士大夫:真相不过是为加强皇权而衍生的相互包庇 - 5

宋朝的重文轻武底色 让士大夫们的社会地位迅速提高

裙带关系

宋朝不杀士大夫:真相不过是为加强皇权而衍生的相互包庇 - 6

相互包庇 是宋朝士大夫们的入仕潜规则

由于有赵匡胤亲自定下的祖制,整个两宋官场上的士大夫们便多少都有恃无恐。为了能在有生之年捞取更多好处,也为自己和家人能将胜利果实长期持有,又进一步推出升级版的恩荫制度。即一人在朝为官,任何亲属皆可被举荐入仕。至于惠及群体的具体规模,则取决于士大夫本人的官位高低或职场人脉。

于是,每当有官员失误犯错,就立即靠全家上下帮着疏通打点。哪怕是后果严重的恶心问题,只要不触及皇权安危,都可以用裙带关系来免于严惩。比如掌管香药榷易院的王淮,就因贪污而被人检举揭发。但其兄长王沔恰巧担任为参知政事,所以将重罚减轻为区区诏杖一百和降定远主簿。又如率领光化军的尚书永部员外郎韩纲,先是因虐待士卒而引发兵变,接着又擅自弃城而逃。结果却依靠自己与权要之臣们的交情免于责罚,还能被调往内地继续担任闲职。

宋朝不杀士大夫:真相不过是为加强皇权而衍生的相互包庇 - 7

政见不同的死敌 也能在关键时刻互相解释

虽然并不是所有宋朝文官都沾亲带故,但多少都能靠这种官官相护机制来规避惩戒。有时甚至连相互抨击的对立派系,都会基于集团利益或士大夫内部怜悯,对大祸临头的同僚们伸出援手。例如如蔡确被贬后写谤讥之词,被知汉阳军吴处厚查获后上缴朝廷。作为死对头的文彦博却并没有借机报复,反倒是请求皇帝将之贬官到岭南。朝堂上的其他士大夫还嫌弃责罚过重,纷纷站出来替这位前宰相发出免责声明。

对于此类乱象,名臣范仲淹就吐露过心声:祖宗以来,未尝轻杀臣下。此盛德之事,奈何欲轻坏之。且吾与公在此同僚之间,同心者有几。虽上意亦未知所定也,而轻导人主以诛戮臣下。他日手滑,虽吾辈亦未敢自保也!

宋朝不杀士大夫:真相不过是为加强皇权而衍生的相互包庇 - 8

范仲淹就对士大夫们的心结非常清楚

朝堂潜规则

宋朝不杀士大夫:真相不过是为加强皇权而衍生的相互包庇 - 9

科举的一家独大 恰恰也源于两宋时期

显然,这个完全被士大夫群体所把持的官僚体系,通常愿意将党争、失误或犯罪都充当内部矛盾化解。其核心理念,就是相互绑定为比较牢固的“整体”,对抗顶层皇权的不测天威。顺便稳固下既得利益,严防来自武将、宦官、商贾、平民或外番客卿竞争者的各类钻营。

比较搞笑的是,由于士大夫阶层的持续做大,朝中似乎已无其他力量能与之对抗。宋神宗因陕西兵败暴怒,差点下令将1名漕官斩首。担任宰相的蔡确坚决不肯执行,并抬出赵匡胤的祖制加以施压。皇帝马上将量刑改为刺面+发配套餐,还是引来其他士大夫官员的齐声抗议。此后,文官们更是懒得再找借口,一律将祖制挂在嘴边。一些不明所以者吹捧的不杀士大夫铁律,就这样堂而皇之的升格为朝廷潜规则。

宋朝不杀士大夫:真相不过是为加强皇权而衍生的相互包庇 - 10

科举制度本身 也是对士大夫阶层的笼络举措

但两宋王朝的最终解释权,依旧由加强的皇权所牢牢把控。除少数看似无能的橡皮图章外,大部分君主都对这样的局面感到欣慰。毕竟,这些士大夫早已同生养自己的乡土所分离,仅能在朝堂的咫尺空间内表演嘴上功夫。同时还肩负着压制武人重担,自己又无法动一兵一卒来壮大声势。乃至文人骚客所最看重的历史评价,也总是会与君主的态度做深度绑定。譬如宗泽的忠诚美名、秦桧的前后不一,乃至贾似道的奸诈属性,都不过是类似现象的不同观察角度而已。

最后,宋朝两次因不堪体系重负而轰然倒下,士大夫阶层便彻底与美好的擦边球岁月告别。尽管在元明清三朝,他们还经常能对同级的武将喝来喝去,却不再享有前辈们的那种免死待遇。因为重文轻武的习俗已蔚然成风,他们的价值便跌了下去......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info@sydneytoday.com 商业合作: business@sydneytoday.com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