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5月29日 3.0°C-9.2°C
澳元 : 人民币=4.82
基隆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冀南有条300公里长、存世仅70年的河,消失千年后却仍有重要地位

2022-05-15 来源: 网易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在河北省馆陶县的历史上曾经有着一条河,或者说以馆陶县为这条河的源头。关于这条河,无论是当地的地方志中,还是在时间跨度自东汉至清朝编撰的《水经注》《汉书》《太平御览》《读史方舆纪要》等全国性志书里也都有记载。

《馆陶县志》:屯氏河,《水经》大河故渎,北出为屯氏河。《读史方舆纪要》卫河,县西二里,其旧渠即汉屯氏河也。《水经注》:“大河故渎北出为屯氏河。”《汉书·沟洫志》:“自塞宣房,后河复北决于馆陶县,分为屯氏河,广深与大河等。《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汉名屯氏河,隋大业中疏为永济渠,亦曰御河。

冀南有条300公里长、存世仅70年的河,消失千年后却仍有重要地位 - 1

在馆陶南部向北决出的屯氏河

此外,在隋朝建立之前为北周,当时新设州郡之风盛行,以馆陶县城为治所就新设了一州。给新州命名往往会以当地名川大山的名字,来作为州郡之名。馆陶县境内曾经有过的“屯氏河”,就成为负责给新设州郡命名官员的选择。但是,可能是这名官员老眼昏花,也或者是用毛笔书写的“屯”和“毛”两个字太过于接近,以致于这个新设之州就被命名“毛州”,唐朝颜师古评价道:“隋(因命名时为北周末期,有时被认为是隋朝所为)室分析州县,误以为毛氏河,乃置毛州,失之甚矣。”,还因为这件事,留下了一个成语“屯毛不辨”。

冀南有条300公里长、存世仅70年的河,消失千年后却仍有重要地位 - 2

古代地图中的毛州、阳平郡同治馆陶城

其实北周末期设置“毛州”之时,距离屯氏河消失已经600多年了,并且屯氏河从出现到消失,也仅有70年的时间,那么为何如此多的志书对它都有记载,并且还以它来命名州名呢?

先看一下屯氏河存世的时间

《汉书·沟洫志》记载屯氏河出现的背景时,是这么说的“自塞宣房”然后才“后河复北决于馆陶县,分为屯氏河……”。

“塞宣房”是指在汉武帝时期,堵塞黄河瓠子口决口一事。黄河在汉武帝元光中期,于瓠子口决口,但当时由于部分大臣认为“江河之决皆天事,未易以人力为疆塞,塞之未必应天”,江河的决口是老天爷的安排,不能轻易决定由人力去堵塞,堵塞了就算是和老天爷做对,因此就没管这个决口。

冀南有条300公里长、存世仅70年的河,消失千年后却仍有重要地位 - 3

汉武帝塑像

20年后,汉武帝到泰山去封禅,发现瓠子决口造成的损失极为巨大,才下决心要堵决口。元封二年(前109年)让群臣从官自将军以下都背着柴草去堵塞决口,成功后在决口处建了“宣房宫”,后来“宣房(后为防)”成为后世治河防洪事业的代名词。

屯氏河就是出现在建宣房宫后不久形成的,但具体时间仍然没有,既然说是不久,姑且认为就是在元封三年吧,屯氏河消失的时间却在《汉书·沟洫志》中很具体:“元帝永光五年,河决清河灵鸣犊口,而屯氏河绝”,汉元帝已是汉武帝的孙子了,其年号永光五年为公元前39年,因此以元封三年为冲出屯氏河时间来计算,屯氏河存世时间共计70年。

这样的时间长度,在我国几千年历史长河中可谓是短短的一瞬!

屯氏河流经哪些地方,长度有多长呢?

《汉书·沟洫志》记载屯氏河“经魏郡、清河、信都、勃海入海”,这四地是当时的郡,其中魏郡、清河、信都属冀州刺史部,而勃海则属幽州刺史部。

如果从地图上来看,屯氏河在馆陶南从黄河决口而出,大约行经馆陶北、临清南、清河东、景县南、至东光县西再次汇入黄河本流。在今天的卫星图上测量从馆陶南到东光县西的直线距离190多公里,考虑到河流有曲折,估计屯氏河长度约有300公里左右。

冀南有条300公里长、存世仅70年的河,消失千年后却仍有重要地位 - 4

馆陶南至东光西直线距离194公里

再看这条存世时间极短、长度也不算很长的屯氏河为何在古代却极受重视

一是当时全国的中心在黄河中下游,在人们关注的重点范围内,屯氏河就显得重要

今天我国长河、大河比比皆是,特别是在我国南方更是如此。但是在西晋之前的我国政治、经济中心却全部在黄河中下游一带,冀州之地更是当时的粮仓,人烟稠密,世人们关注的重点自然也都在这里,因此长度有着300多公里的河流也是值得他们去关注的。

直到西晋末永嘉之乱“衣冠南渡”之后,我国南方逐渐迎来了大开发,人们的视野才更加开阔起来,在河流密布、大江大河众多的南方映衬之下,几百公里的河流就显得是那么微不足道了。

冀南有条300公里长、存世仅70年的河,消失千年后却仍有重要地位 - 5

《中国历代地理志图·汉书地理志图》

二是黄河本身的原因

屯氏河的名字虽然不是黄河,但它却是黄河决口之后冲出的河流,在这一点上它和黄河并没有什么区别。

黄河是我国文明的摇篮,是母亲河。但在古代,这条河对于帝王来说,更具有特殊的意义:它是圣人大禹治理之功的象征,意味着通过治理可以使一切归于有序,当时有就“河乃大禹所道也,圣人作事,为万世功,通于神明”的认识。就是说,黄河是大禹导出的,是圣人做出的事情,具有后代万世所必须遵守的规矩在内,是通于神明的。

正因为如此,由黄河分出的屯氏河无疑也具有这样的“光环”,被古代的统治者们所敬畏。

冀南有条300公里长、存世仅70年的河,消失千年后却仍有重要地位 - 6

禹贡山川总会之图

三是屯氏河形成之后减小了水患

《汉书·沟洫志》在记载屯氏河时,除了走向之外,还记述了屯氏河“此开通后,馆陶东北四五郡虽时小被水害,而兖州以南六郡无水忧……百姓安之”。

在冲出屯氏河之前,黄河极易向兖州一带决口,受灾之郡有6个之多。屯氏河形成之后,由于等于给黄河主河道分流,减少了主流水量,向兖州决口的水灾不再出现。同时由于屯氏河宽度和深度:“广深与大河等”,且与黄河形成并流,因此在下游河道中的水量也不算太大。即便是在水量丰沛之年,也不会在下游造成大的洪灾,仅仅是给魏郡、清河、信都、勃海等四、五个郡形成一些小的水患罢了。

总的来说,屯氏河出现之后造成的影响和损失,要远小于屯氏河形成之前,也正因为这样,朝廷并没有像瓠子口那样去堵塞,而是任其流淌。

四是屯氏河的故道成为今天大运河、卫运河的河道

按说在南方迎来了大开发、屯氏河消失多年之后,屯氏河应该慢慢淡出人们的视野才对。但是随着它的故道被利用起来,比如隋朝大运河永济渠、元明清的京杭大运河和卫河,屯氏河又被不断提及。

冀南有条300公里长、存世仅70年的河,消失千年后却仍有重要地位 - 7

清朝的卫河及京杭大运河

唐朝的《元和郡县图志·永济县》记载:“永济渠,在县西部……此渠盖屯氏古渎,隋代修之,因名永济。”明末清初的《读史方舆纪要》记载:卫河,县西二里,其旧渠即汉屯氏河也。

从屯氏河“绝”,到明清时期,时间虽然已经过去了1000多年,但它的名字却依然“热度”不减,时常被提及,虽消失已久,但其名却永存。

最后再来了解一下屯氏河的“屯氏”是什么来历

关于“屯氏”之名,在历史上均被认为是无考。但在2013年由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后晓荣教授所撰的《战国政区地理》中,却认为屯氏河形成后,因流经的首县为“屯氏县”,故得名。其依据来自于中国科学院历史地理学家、古文字研究专家黄盛璋先生的《新发现的’屯氏’三孔币与相关问题发覆》一文中的论断。在这篇文章里,介绍了1992年10月下旬,中国钱币博物馆征集到的一枚三孔币新品,其面文据黄盛璋先生分析为“屯氏”两个字,并且分析出该钱币只能出现赵国东部的地域。

冀南有条300公里长、存世仅70年的河,消失千年后却仍有重要地位 - 8

屯氏三孔布

当然这个结论仅仅是在古钱币方面的发现,在历史地理方面还没有准确的考证信息出现,究竟如何,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屯氏河,虽然存世时间极短,长度也有限,但就因为先是减小了洪灾,后又成为大运河的一部分而造福后世,因此在古代它一直拥有着较为重要的地位,并且在消失多年后还被各种志书、史籍所记载。

您了解的情况是这样吗?欢迎在文章底部讨论。

转载声明: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今日澳洲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content@sydneytoday.com。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info@sydneytoday.com 商业合作: business@sydneytoday.com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