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6月26日 8.5°C-10.0°C
澳元 : 人民币=4.84
基隆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学习关键词丨大有可为 大有作为

2022-05-31 来源: ZAKER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 日月安属,列星安陈?"

2300 多年前,爱国诗人屈原的长诗《天问》,在历史长河里,留下了中国先贤寻求真理的思索;2300 多年后," 天问一号 " 带着跨越时空的期盼,在 3.2 亿公里外的红色星球上,首次留下了中国人的印迹。

学习关键词丨大有可为 大有作为 - 1

从《天问》问天,到 " 天问一号 " 巡天,中华民族探求科学真理的脚步从未停止。

5 月 30 日,第六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今年的主题是 " 创新争先、自立自强 "。

过去十年,是我国科技进步最大、科技实力提高最快的十年。飞速的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也离不开科技工作者。

" 当了总书记后,我第一个来科技组。" 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 2013 年参加全国两会科协、科技界委员联组会时的开场白。轻松的话语中,满怀关爱之情。十年来,出席科技界重要会议,走进科研院所、基层科研一线,致信科技工作者 …… 总书记的关心一如既往。

" 勇于攀登科技高峰 "" 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 "" 努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 习近平总书记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和更多期许。

向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目标迈进,是责任也是挑战。扛起责任、迎难而上,9000 多万科技工作者的信心和决心,从未改变。

学习关键词丨大有可为 大有作为 - 2

仰望夜空、繁星点点,寻天宫、望北斗、话嫦娥,许多人的童年里,都曾有这样美好的画面。

如今," 天宫 " 授课、" 北斗 " 导航、" 嫦娥 " 登月,那些儿时的童话,命名了一批世界级科技成果。这些都是我国在基础研究和战略高技术领域取得的重要进展。

2020 年 12 月 17 日," 嫦娥五号 " 实现地外天体采样返回,1731 克月球样品被带回到地球,中国成为第 3 个从月球带回月壤的国家。

" 中国天眼 ",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比德国波恩 100 米望远镜灵敏度高 10 倍,比美国阿雷西博 350 米望远镜综合性高 10 倍,能收到 100 多亿光年外的电磁信号。

2021 年 2 月,农历牛年春节前夕,正在贵州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亲切会见了 " 中国天眼 " 项目负责人和科研骨干。总书记指出," 中国天眼 " 是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是观天巨目、国之重器,实现了我国在前沿科学领域的一项重大原创突破,以南仁东为代表的一大批科技工作者为此默默工作,无私奉献,令人感动。总书记勉励广大科技工作者以南仁东等杰出科学家为榜样,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勇攀世界科技高峰。

学习关键词丨大有可为 大有作为 - 3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北京时间 5 月 29 日,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与长征二号 F 遥十四运载火箭组合体已转运至发射区。目前,发射场设施设备状态良好,后续将按计划开展发射前的各项功能检查、联合测试等工作。

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科技工作者们用爱国情怀、学术造诣和科学视角,让一座座科技创新的丰碑矗立在祖国大地——

" 天问一号 " 开启火星探测," 神十三 " 和 " 天和 " 核心舱成功对接,我国深空探测实现了重大跨越;" 深海勇士 " 号、" 奋斗者 " 号、" 海斗一号 " 等研制成功,标志着我国具备了万米全海深谱系化的探测能力 ……

但同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我国还面临很多 " 卡脖子 " 的技术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根子是基础理论研究跟不上,源头和底层的东西没有搞清楚 "。

广大科技工作者坚定创新自信,把提升原始创新能力摆在突出位置,持之以恒加强基础研究,推出更多国际领先的原创性成果,努力实现更多 " 从 0 到 1" 的突破。

自力更生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奋斗基点,自主创新是我们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必由之路。

学习关键词丨大有可为 大有作为 - 4

学习关键词丨大有可为 大有作为 - 5

北京,中关村大街旁," 生命,献给新技术开拓者 " 的雕塑十分醒目。

20 世纪 50 年代,党中央发出 " 向科学进军 " 的号召。坐落于中关村的近代物理研究所大楼,走出了 7 位 " 两弹一星 " 功勋奖章获得者、近 30 位中科院院士," 孵化 " 出一批新的核科学研究机构。

2013 年,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首次走出中南海,就把 " 课堂 " 搬到了这里。习近平总书记对 " 中关村要加快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军 " 提出殷切期望。

2019 中关村论坛开幕,习近平主席向大会致贺信指出,中关村正努力打造世界领先科技园区和创新高地。

学习关键词丨大有可为 大有作为 - 6

△ 2021 年 9 月 25 日,2021 中关村论坛展览(科博会)开放公众参观。

成为世界科技强国、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必须拥有一批世界一流科研机构、研究型大学、创新型企业,持续涌现一批重大原创性科学成果。

十年来,我国科技创新空间布局持续优化,北京、上海、粤港澳三大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从无到有,跻身全球科技创新集群前 10 位。怀柔、张江、合肥、大湾区四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提速,成为驱动高质量发展的创新引擎。

在江苏,生物医药、第三代半导体等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相继落户,29 个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呈现体系化和特色化态势;在安徽,大科学装置建设进入快车道,目前建成、在建、预研 11 个大科学装置,数量位居全国前列并形成集群发展态势。

数据显示,2021 年的全社会研发费用是 2012 年的 2.7 倍,基础研究费用是 2012 年的 3.4 倍。十年来,我国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上升了 22 位,是世界各国中唯一持续快速上升的国家。

从 " 向科学进军 " 到 " 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 ",背后是广大科技工作者的不懈努力。

他们以敢为天下先的志向和信心,敢于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的勇气,紧跟世界科技发展大势,对标一流水平,不断向科学技术广度和深度进军,抢占世界科技发展的制高点。

学习关键词丨大有可为 大有作为 - 7

学习关键词丨大有可为 大有作为 - 8

" 袁隆平去世前两个月还在杂交稻基地工作,吴孟超 96 岁还坚持上手术台,这给我们树立了杰出的榜样。科学来不得半点虚假,只有研究真问题、做真学问,才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中国科协十大代表、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龚旗煌回忆起这一幕幕,感触颇深。

一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科学院第二十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五次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指出:" 我国要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归根结底要靠高水平创新人才。"

学习关键词丨大有可为 大有作为 - 9

△ 2022 年 5 月 4 日,我国珠峰科考队员成功登顶珠穆朗玛峰。中国珠峰科考首次突破 8000 米以上,并架设了世界海拔最高的自动气象站。

高水平创新人才从哪里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为科技工作者 " 松绑减负 ",激发其创新活力。

2018 年 5 月 28 日,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上指出,不能让繁文缛节把科学家的手脚捆死了,不能让无穷的报表和审批把科学家的精力耽误了!

2021 年 5 月 28 日,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强调,决不能让科技人员把大量时间花在一些无谓的迎来送往活动上,花在不必要的评审评价活动上,花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种种活动上!

" 此话一出,台下掌声雷动。" 中国科协十大代表、" 中国天眼 " 总工程师姜鹏说:" 总书记十分重视科技工作者的作用,这些话一下子说到关键上。让英雄有用武之地,科研人员自己也要自立自强。"

创新不问出身,英雄不论出处。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 让那些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科技领军人才挂帅出征 "," 不论资历、不设门槛,让有真才实学的科技人员英雄有用武之地 "。

" 破四唯 "" 立新标 "" 揭榜挂帅 "…… 越来越多的 " 千里马 " 在创新沃土上竞相奔腾。

学习关键词丨大有可为 大有作为 - 10

马克思曾说:" 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

2020 年 9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与科学家座谈时深情展望," 我相信,我国广大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有信心、有意志、有能力登上科学高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应有贡献!"

中国自主创新事业大有可为!中国广大科技工作者大有作为!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info@sydneytoday.com 商业合作: business@sydneytoday.com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