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6月03日 9.2°C-11.2°C
澳元 : 人民币=4.81
基隆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TA是闵行一约难求的“网红”,立志做“大师”把历史串起来

2023-10-05 来源: 搜狐时尚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城市季风》杂志自2019年12月起,由闵行区文化和旅游局、闵行区融媒体中心主管主办。《城市季风》杂志融文化、生活、时尚、资讯为一体,高品位、全方位、多视角解读具有丰富底蕴的城市文化,讲述发展历程中的城市故事,反映城市生活形态,形成颇具有特色、格调高雅的闵行新“文化品牌”,是一本属于闵行人自己的杂志。

今天,小编将与大家分享这篇选自《城市季风》杂志的《把中国历史串起来》,看闵行的这处“小馆”如何办“大展”。

正值假期‍‍

闵行博物馆的新展‍

“万历那年——明十三陵万历文物特展”

你看过了吗?

从区级博物馆

到网红打卡聚集地

我们家门口的“闵博”‍

正在用自己的方式

华丽转身

一路走来,闵行博物馆正在形成自己的办展思路一一沿着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脉络策展,将自带流量、中国顶级的文化题材做一遍,用精彩纷呈、自成系列的重磅大展,把中国历史串起来。

小馆也能办大展

樱花掩映,灰砖素雅。闵行博物馆的汉文化历史主题展览“汉·无极一一长沙马王堆文物精品展”于今年3月开展,每天有逾3000名观众参观,展厅中人头攒动目前,这项展览已有10万余名观众前来观展。

闵行博物馆自身的馆藏不算丰富,更非顶级,主要是闵行区本地出土的文物和民俗展陈。“马王堆文物精品展”的展品,全部从湖南博物院借展。138件(组)展品全景式再现了马王堆汉墓一一这一20世纪世界重大考古发现带来的震撼。

小馆办大展,借展出新意——闵行博物馆的“神操作”令人拍案。这一波借展热潮,始于2022年7月的“乐居长安一唐都长安生活展”。当时,130余套展品全部从西安博物院借展引进,巧妙引用“百千家似围棋局”“月照长安万户人”“罗衫叶叶绣重重”“齐纨鲁编车班班”“八珍玉食在长安”“春风细雨走马去”“千歌万舞不可数等诗句,串联起盛唐长安的生活百态,可谓诗意盎然。展览中,既有建筑布局、交通出行、娱乐文化,又有罗衫玉带、日常用具、珍蹉佳肴,成功地在繁华国际大都市上海营造出了“长安古意”。

用文物讲述中国故事

紧接着“乐居长安一唐都长安生活展”,2022年9月26日至12月18日,闵行博物馆携手保利艺术博物馆、北京市阳国管理外共同打造“盛世回归一海外回流文物特展”,清代圆明园铜牛首、虎首、猴首、猪首及圆明园管理处所藏铜马首(复制件)以及神面卤、遂公鑫佣季凤鸟尊、立兔形典尊、昌邑食官鼎等42件海外回流青铜器现身闵行博物馆。

十二铜兽首天涯四散、颠沛流离,在中华民族强大的“向心力”牵引下,正陆续踏上“家”的归途。这一展览通过清代圆明园铜兽首的匠造、流散、归国历程为观众展现中华民族历经的苦难、抗争探索及伟大复兴。

“盛世回归”展览开幕后,迅速成为瞩目的热点大展,社会反响热烈,每日参观预约均一抢而空。为了使更多的观众可以入场看展,特增加现场预约放票、70岁以上老人现场登记入馆,甚至不得不加开夜场。该展在2022年国庆版“中博热搜榜”一一全国博物馆十大热搜展览推介排名第二,闵行博物馆也首次上榜全国百强博物馆。

从汉唐盛世的赫赫威仪,到历经沧桑归来的圆明园瑰宝,再到万历那年的明十三陵……步入闵行博物馆展厅,只觉满目琳琅、应接不暇,一件件国宝文物陈列庄严,扑面而来的尽是“美哉我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与国无疆”的酣畅自豪。

做“网红”,更要做课堂

眼下,在文博和艺术大展竞争异常激烈的上海,闵行博物馆已形成了自身的“网红效应”。不少展览“一约难求”,有些展览一推出就占据“同城热搜”榜首位置。统计显示,闵行博物馆日预约量逾3000人其中还不包括团队参观。为满足观众需求闵行博物馆不得不在节假日增开夜场,依旧观者如云。

如今,闵行博物馆每逢大展开幕,闻风而来的观众们提前就在门口排成长龙最早的观众上午9点之前就已开始守候。他们对历史文化的向往之心令人感动。但是,做“网红”并非闵行博物馆的终极目标。馆长刘静说,希望这座区级博物馆变成最好的历史课堂,变成市民美育之地,成为讲述中国故事的大课堂。

让文物活起来、火起来,需要重磅大展,同样也需要用心讲述和解读蕴藏于文物之中的浩瀚历史文化信息。金牌讲解员徐迪,如今已成为互联网上颇具知名度的文博“网红”。他总能把枯燥的展品说明转化为活灵活现的一个个历史小故辜、硬核考古内容或趣味高冷知识。

“我希望用接地气、通俗易懂的语言和方式,让今天的观众对文物和展览产生兴趣。看大展是一次对中华文明的回溯和走进,得循序渐进、由浅入深。通常我会先用故事激发观众兴趣,再抛出问题,最后才介绍文物上面复杂的纹饰、制作工艺和当时考古发现的重要细节和价值。”徐迪说,讲解大展,没有唯一固定的模式必须“因人施讲”,可能会有许多种展开讲解的方式,但必须找到最适合的那一种让文物瞬间变得生动活泼,给观众留下深刻记忆。

“用小成本办大展。让每一个展览都成为给观众讲中国故事的‘大师’。”闵行区文化和旅游局局长杨继桢算了一笔账:闵行博物馆去年用心做了4个展览,平均算在每个观众身上是10元多一点的成本,但享受到的文化艺术服务可谓超值。“我们要继续办‘性价比’高,老百姓喜爱的展览,去不断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热情追求。”

来源:今日闵行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info@sydneytoday.com 商业合作: business@sydneytoday.com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