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6月21日 6.2°C-8.2°C
澳元 : 人民币=4.83
基隆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揭秘“鸡肋”一词的由来与含义

2023-12-26 来源: 历史资料网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听到“鸡肋”这个词,它用来形容一种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东西。那么,“鸡肋”究竟是什么意思?它的出处又是什么呢?本文将为您揭秘“鸡肋”一词的由来与含义。

一、“鸡肋”的含义

“鸡肋”这个词语出自《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原文是:“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这里的“鸡肋”指的是鸡的肋骨部分,因为这部分肉既不多,也不易煮烂,所以吃起来味道一般,让人觉得食之无味。但是,如果扔掉又觉得可惜,因为它毕竟还是鸡肉。因此,“鸡肋”这个词就被用来形容一种既不好也不坏,让人难以取舍的事物。

二、“鸡肋”的出处

揭秘“鸡肋”一词的由来与含义 - 1

“鸡肋”这个词语最早出现在《左传》这部古代史书中。《左传》是春秋时期鲁国的左丘明所著,是一部记载春秋时期历史的重要文献。在《左传·僖公二十四年》这篇记述鲁国公子重耳流亡期间的故事中,提到了“鸡肋”这个词。原文是这样的:“公子重耳至曹,曹共公与之饮。酒酣,公子重耳谓曹共公曰:‘君有鸡肋乎?’共公曰:‘有。’公子重耳曰:‘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共公曰:‘善。’”这里,公子重耳用“鸡肋”来形容他对曹共公的招待,既不好也不坏,让人难以取舍。

三、“鸡肋”的引申意义

随着时间的推移,“鸡肋”这个词的含义逐渐丰富和拓展,不再仅仅局限于食物领域。它被用来形容一种事物或者情况,既不好也不坏,让人难以取舍。比如在工作中遇到的一个项目,可能投入的精力和回报不成正比,但又舍不得放弃;或者在生活中遇到的一段感情,虽然平淡无奇,但又不忍心放手。这些都可以被称为“鸡肋”。

总结:从古代的《左传》到今天的日常生活, “鸡肋”这个词已经成为了我们表达矛盾心理的一种形象的说法。它既体现了人们对事物的客观评价,也反映了人们在面对选择时的无奈和纠结。了解“鸡肋”一词的由来和含义,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个词汇,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info@sydneytoday.com 商业合作: business@sydneytoday.com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