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6月18日 3.0°C-8.0°C
澳元 : 人民币=4.81
基隆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印度现近 50 度高温,连蚊子都消失了!人会怎么样?

14天前 来源: 搜狐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近日,“印度现近 50 度高温连蚊子都消失”冲上热搜。新闻指出:印度监测站的温度最高达到了 49.1℃,接近人类生存极限,连蚊子都受不了了。

图源:新浪微博

50℃ 高温到底意味着什么?会对人体产生哪些影响?今天就来详细说说。

50℃ 高温,

到底意味着什么?

你有赤脚接触过“夏日太阳下直射的马路”吗?

那种赤裸裸的灼伤感,试过的人都懂。它的温度差不多就是 50℃,甚至更高。这样的温度不仅会让人感到疼痛和不适,还可能导致脚底皮肤灼伤或烫伤。

你去过“汗蒸房”吗?

进入汗蒸房后,人会立刻被温暖和湿润的空气包围,然后身体的每个毛孔似乎都被瞬间打开,冒出汗水。

随着时间的推移,汗水会如同瀑布般从额头、鼻尖、后背倾泻而下,人也会逐渐被热浪吞噬,炽热得让人难以呼吸,甚至开始不适、头晕目眩。而一般的汗蒸房温度,大概就在 40~50°C 之间。

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高温对人体

到底会产生什么影响?

环境温度对人体的影响是巨大的,不同温度下,我们的感受大不相同。

人体最适宜的环境温度范围是 20~25℃,此时,人体感到舒适,代谢功能稳定,既不需要额外能量来保暖,也无需通过出汗过多来散热。

当温度逐渐升高,会进入人体的热中性区,此时人体会通过一系列生理调节和行为改变措施来散热,以维持核心体温的稳定:

出汗:汗腺活动增加,产生汗液,通过蒸发带走热量,这是一种有效的散热机制。

血管扩张:皮肤的血管会扩张(血管舒张),增加血液流向皮肤的量,从而通过辐射、传导和对流增加热量的散发。

呼吸加快:通过加快呼吸频率,可以增加热量通过呼出的气体和呼吸道壁的水分蒸发而散失。

行为调整:人们可能会采取减少活动量、寻找阴凉处、脱去多余的衣物或增加通风等行为来帮助散热。

代谢率变化:在某些情况下,代谢率可能会略有增加,但这通常与体温调节无关,而可能与增加的心血管和呼吸工作量有关。

蒸发冷却:通过皮肤和呼吸道的水分蒸发,增加热量的散失。

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长期处于温暖或炎热环境中的人可能会发展出热习服,这是一种通过改变生理和行为反应来提高在热环境中的适应性和效能的过程。

目前对于热中性区的上限,目前没有统一结论,研究数据中最高值为 40~50℃ 。

如果当气温超过了 50℃,人会感觉置身于一个炙烤的烤炉中,周围几乎全是灼热的热浪,每一口呼吸都像是在吸入火焰般灼热。

同时,汗水如泉涌般从身体各处涌出,衣服黏在身上,粘粘腻腻不透气,人体负担明显增加,出现热应激,思维混乱、恶心、头晕、头痛和昏厥。研究显示:

与气温 28°C 空气湿度50%的环境相比,气温 50℃ 空气湿度50%条件下的参与者出汗多 74%,心率增加 64%,心肌负荷增加,这意味着他们的心脏需要更多的氧气来维持最佳功能。

呼吸频率也增加了23%,每分钟吸入和呼出的空气量增加了78%,并且喝水不会降低体温。

在这种情况下,人非常容易中暑,严重者就会死亡。

此外,长时间暴露在 50℃ 的高温中还可能导致皮肤灼伤、呼吸困难及其他相关健康问题。

总之,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持续影响,高温极端天气已经不再是罕见现象。面对50℃ 这样的高温,我们必须认识到,对我们的健康有着巨大的影响,一定要关注高温,并且做好防范。

参考文献

[1] 天气预报的温度和实际地面温度差30℃?官方解答来了http://gaj.ningbo.gov.cn/art/2022/8/8/art_1229027022_58924139.html

[2] Koop LK, Tadi P. Physiology, Heat Loss. [Updated 2023 Jul 17]. In: StatPearls [Internet]. Treasure Island (FL): StatPearls Publishing; 2024 Jan-. Available from: https://www.ncbi.nlm.nih.gov/books/NBK541107/

[3] Pallubinsky H, Schellen L, van Marken Lichtenbelt WD. Exploring the human thermoneutral zone - A dynamic approach. J Therm Biol. 2019 Jan;79:199-208.

[4] Henderson MET, Halsey LG. The metabolic upper critical temperature of the human thermoneutral zone. J Therm Biol. 2022; 110:103380.

[5] Henderson MET, Brayson D, Halsey LG. The cardio-respiratory effects of passive heating and the human thermoneutral zone. Physiol Rep. 2021 Aug;9(16):e14973.

[6] Gonzalez-Rivas PA, Chauhan SS, Ha M, et al. Effects of heat stress on animal physiology, metabolism, and meat quality: A review. Meat Sci. 2020;162:108025.

策划制作

作者丨蒋永源 内科医生

审核丨汪茜 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医学中心急诊科主任医师

策划丨林林

责编丨林林

审校丨徐来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info@sydneytoday.com 商业合作: business@sydneytoday.com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