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6月18日 3.0°C-8.0°C
澳元 : 人民币=4.81
基隆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寿山白田黄

11天前 来源: 搜狐时尚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寿山石是中华瑰宝,中国传统“四大印章石“之一。分布在福州市北郊晋安区与连江县、罗源县交界处的“金三角”地带。

寿山石是福州特有的名贵石材,其石质晶莹、脂润、色彩斑斓,色泽浑然天成,色界分明,具有稀有性、人文性和升值性的特点,深受国内外人士的喜爱,并于2003年被确定为“国石”候选石。

若以矿脉走向,又可分为高山、旗山、月洋三系。因为寿山矿区开采得早,旧说的“田坑、水坑、山坑”,就是指在此矿区的田底、水涧、山洞开采的矿石。经过1500年的采掘,寿山石涌现的品种达百数十种之多。

对于寿山所产田黄,有黄、白、黑、红四色,其中黄色占比最大,该色是田黄名字由来的重要原因之一。田黄的黄色也是田黄被尊为“石帝”的重要原因之一。而其它颜色的田黄分别被称为白田、黑田和红田,但是均带有“黄味”,即在基体颜色上带有黄色调。今天我们就重点谈谈田黄的“黄”色,说说它是如何形成的。

田黄按照黄色的浓度和微小差异被行内分为“黄金黄”、“橘皮黄”、“桐油黄”、“熟栗黄”、“桂花黄”、“鸡油黄”等品种。

田黄所成的色是一种次生色,即由于埋藏于山坡、山脚的土壤、沙砾层中,经长期水岩反应,由酸性土壤中的铁离子逐步浸沁进入组成田黄的层状硅酸盐矿物颗粒的粒间,形成铁的氧化物。成岩反应时间越长,铁的氧化物在基质内部浸沁的程度越完全,直至内部形成均匀的次生黄色。由于层状硅酸盐矿物颗粒非常细小(微米级),因此无法像红翡那样在肉眼甚至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次生颜色分布特征。

含有黄铁矿颗粒的部分,由于土壤中酸性溶液的作用使黄铁矿发生溶蚀,铁向周围扩散,围绕黄铁矿形成深褐色色斑,造成田黄内部局部颜色不均匀,但这不是田黄呈色的主要原因。

田黄呈致密块状结构,肉眼观察寿山田黄颜色通常较均匀。而是由外向内逐步渗入的。田黄的截面可见外围黄色较内部更浓,特别是黄色坑头石的截面,可以看见外围黄色,内部逐渐变为浅黄甚至白色。由此可见黄色

田黄石的特征归纳起来主要表现在石形、石质、石色、石皮以及纹理、格莹等六个方面:

1、石形

田黄石璞的形态多呈卵石状,外表光嫩圆滑没有明显的棱角。这是由于矿石脱离母矿以后,在漫长的迁移滚动过程中,经受溪水不断冲刷研磨所造成的结果。

2、石质

田黄石的质地特别温润可爱,多为微透明或半透明体,而极少见有通灵如「晶」的石璞。经过打磨揩光之后,会焕发出一种有别于寿山其他石种所不具备的迷人光彩。

3、石色

田黄石本指纯黄色的田石,民间之所以会用它作为田石的统称,就是因为尽管田石可分为田黄、田白、红田和黑田等几种色相。然而,不论何种颜色的田石都是以黄色为主基调,只不过是偏寿山白、偏红或偏黑而已。

4、石皮

多数田黄石璞的外表都会包裹黄色或黑色的皮层。或厚或薄,或全裹或呈稀疏挂皮。有些田黄石因为色皮极薄,一经雕刻或打磨即被清除。然而尽管如此,田黄肌理的颜色也不可能像洞采矿石那样表里如一,通常会出现从表皮向里层逐渐转淡,乃至泛白的现象。这种色彩的变化规律,块度大的田黄在太阳光底下看会更加明显。

5、纹理

凡是透明度较强的田黄石,在强烈的光线下观察,它的肌理往往会隐约见到条条细而密的纹理,时隐时现,排列有致,其状犹如刚刚出土的白萝卜纤维纹,故有「萝卜纹」之称。

6、格莹

田黄石在顺溪流滚动迁徙过程中,因受到撞击,外表容易产生细微的裂纹。

民间有「无格不成田」的说法,意思即指田黄再洁净也难免会出现格莹之类瑕疵。

最具特别的是在石璞埋藏地层期间,土壤中的氧化铁会沿着裂隙渗透、充填,久而久之形成了鲜红色的筋络,红如血,细如丝,故有「红筋」、「血丝」等雅称。

其收藏价值极高,想了解更多关于寿山白田黄的,可以关注或者是私信小编共同探讨交流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info@sydneytoday.com 商业合作: business@sydneytoday.com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