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6月14日 10.1°C-11.7°C
澳元 : 人民币=4.81
基隆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东非野蜂怒挫印度远征军,这可能是大英帝国史上的最逗比一战

2017-03-26 来源: 国家人文历史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东非野蜂怒挫印度远征军,这可能是大英帝国史上的最逗比一战 - 1

东非野蜂怒挫印度远征军,这可能是大英帝国史上的最逗比一战 - 2

经公众号“书影荒唐录”授权转载。


如果有人想拍一部经典战争搞笑片的话,不用麻烦去写剧本,直接把坦噶战役的过程还原一遍就行。人类战争史上逗比的事情不少,比如鸦片战争中“马桶抗敌”“阴门阵”之类,固然让人叹为观止。但像1914年坦噶战役中的大英帝国军队这样拥有八比一的兵力和装备优势,还打得如此逗比的战例却也罕见。在这场战役中,英印军把一场逗比战役的全部元素都凑齐了:逗比统帅、逗比军队、逗比战斗、逗比结局。正如当时一名德军军官所揶揄的那样:“你们英国人真不可思议,把战争当成儿戏。”


战争降临非洲


德意志帝国因为历史原因只搭上了殖民时代的末班车。所以,当时它在非洲所能抢到的“阳光下的地盘”已经所剩无几。到1914年大战爆发之时,德国在非洲的殖民地只有四块——多哥兰、喀麦隆、西南非洲和德属东非。这些殖民地在地理上互相分隔,无法连成一片,各自被敌国领土所包围。这种格局,为协约国在非洲的入侵行动提供了极大的战略便利。在战前,英法就非常忌惮德国在非洲的殖民经营。在镇压了几次土著造反之后,德国人成功重整了殖民地的资源和力量,各方面都显得欣欣向荣。英法开始担忧德属非洲的几百万黑人将在普鲁士式的高效组织和训练下成长为一支极具威胁性的军事力量,成为继“黄祸”之后兴起的“黑祸”(black peril)。协约国,尤其是英国,开始着手准备在万一爆发战争的情况下,对德属非洲的展开的军事行动。


东非野蜂怒挫印度远征军,这可能是大英帝国史上的最逗比一战 - 3

1914年列强在非洲的殖民地


1914年8月3日,德国对法国宣战,并入侵中立的比利时。此举触了英国逆鳞,第二天英国就对德宣战。此后仅仅三天,战争就降临到了非洲大陆。德属多哥兰遭到英国西非步兵团和法国塞内加尔狙击兵团的联合进攻,德国在当地的武装力量只有6名德国警官和560个当地人组成的警察部队,根本无法抵挡协约国的入侵,很快宣告投降。在喀麦隆,英军从尼日利亚出发,法军从乍得出发,在四艘巡洋舰的火力支援下,于1914年9月占领了喀麦隆首府杜阿拉,在喀麦隆的德国人除了一个小小要塞的守军外,全部撤往中立的西属几内亚。随后的六个月内,南非军队50000人进攻德属西南非洲,当地的9000德国守军于1915年7月被迫投降。德国非洲殖民地的迅速陷落,主要原因固然是实力不足,但德国人本来也不倾向于将非洲作为对协约国的主要战场。“保卫殖民地的战场在北海”,这是德军总参谋部的官方意见。


然而,有一个地方实属例外。它不仅没有迅速投降,反而出人意料地让趾高气昂的大英帝国远征军丢尽了脸面,成为英国有史以来最可笑的一次军事失败。


印度远征军B兵团


英国一开始就把德属东非看成一个次要的战场。陆军大臣基钦纳元帅认为没有必要为此动用英国部队,只要把它交给印度殖民地的军队就万事大吉了。负责此事的印度事务大臣克鲁侯爵对此更是漠不关心,他同样认为,这样的小事根本不必动用印度军队的精锐,只要把二三流的兵团派去应付就足以完成任务。


一战时期由印度人组成的军团称为印度远征军(Indian Expeditionary Force),当时分为7个兵团:


A兵团(A Force),下辖2个步兵师和2个骑兵师,由印度最骁勇善战的旁遮普人组成,在西线与德军作战。

D兵团(D Force),下辖6个步兵师和1个骑兵师,在美索不达米亚同土耳其人作战。

E兵团和F兵团(E/F Force),部署在埃及担任防御任务。

G兵团(G Force),部署在加利波利半岛。


东非野蜂怒挫印度远征军,这可能是大英帝国史上的最逗比一战 - 4

一战时期印度远征军的士兵


被派往德属东非作战的是印度远征军B兵团(B Force)和C兵团(C Force)。其中B兵团下辖两个旅:27班加罗尔旅(27th Bangalore Brigade)和帝国勤务旅(Imperial Service Infantry Brigade),总兵力8000人。这支部队是印度远征军中人员素质低差的,可以说是乌合之众的大杂烩。兵员来自12个不同的民族,彼此之间语言不通、信仰各异、组织训练也不值一提,许多人甚至不会操作新配发的李·恩费尔德步枪。


东非野蜂怒挫印度远征军,这可能是大英帝国史上的最逗比一战 - 5

英国在东非的军队,印度人所占比例不小


B兵团情报参谋理查德·梅纳茨哈根上尉(Richard Henry Meinertzhagen)初次看到这些部队时无奈记录道:“这些人即使在印度人里也是最差的,我不安的想到在我们在遭遇认真的作战时会发生什么可怕的事情,高级军官更像是些老顽固,而不是富有活力、精力充沛的领导者。”


他所说的“老顽固”,毫无疑问指的是兵团司令艾特肯少将(Arthur Edward Aitken)


东非野蜂怒挫印度远征军,这可能是大英帝国史上的最逗比一战 - 6


艾特肯在英印军队服役长达35年,但唯一的作战经验是1885年在苏丹镇压马赫迪起义。和英国陆军中扎堆的19世纪老古董一样,艾特肯根本意识不到自己早已落伍。恰恰相反,他具有一种超乎寻常的自信,认为任何战争艺术的范畴都不会超出他那点可怜的对付殖民地土人造反的经验。对于即将展开的东非战役,艾特肯的判断与其说是基于理性和客观的分析,不如说是偏见和想当然。当富有经验的皇家非洲步兵团指挥官格拉汉姆中校警告他不能轻视训练有素的德属东非黑人部队时,艾特肯完全不以为然。在他的想象中,“黑鬼”都是未经训练不堪一击的野人,为数有限的德国佬也完全不是大英帝国远征军的对手。他的印度军队完全有把握一击致胜,在圣诞节前凯旋班师。


就这样,印度远征军B兵团“百战精兵”和他们“三个自信”的指挥官艾特肯少将一起,在1914年10月1日在印度孟买港登船,准备向着目的地德属东非的坦噶进发。


东非野蜂怒挫印度远征军,这可能是大英帝国史上的最逗比一战 - 7


皇家海军也赶来逗比一把


不过,虽然8000官兵10月1日就上了船,但B兵团整支部队却迟至10月16日才起航。原因是艾特肯害怕遭到德军“柯尼斯堡号”轻巡洋舰的袭击。所以,整支部队在闷热拥挤的船舱里毫无必要地等待了16天,几乎引发哗变。在横渡印度洋炎热而又漫长的航程中,印度士兵因中暑、晕船、水土不服而导致腹泻病倒的为数不少,士气直线下降。而兵团司令艾特肯和他的参谋人员则搭乘客运邮船“卡尔马拉”号(Karmala),在为军官准备的头等舱里舒舒服服享用美酒佳肴,喝着下午茶,一路饱览海景风光。


东非野蜂怒挫印度远征军,这可能是大英帝国史上的最逗比一战 - 8

卡尔马拉号邮船,英国半岛东方航运公司(P&O)的豪华邮轮,一战期间被征用作为运兵船


此次远征作战的目标,是位于德属东非的印度洋沿岸城市坦噶(Tanga)。它是该地最繁忙的港口。以此为起点的乌散巴腊铁路向着广阔的内陆腹地延伸。英印军只要占领坦噶,就能为入侵行动提供一个可靠的桥头堡,然后顺着铁路沿线挺进,征服整个德属东非。事实上,这也正是印度事务部对艾特肯及其B兵团的命令。然而,艾特肯对他将要展开作战的目的地一无所知。不过他认为此次作战行动是秘密的,德国人对此一定也是一无所知。


东非野蜂怒挫印度远征军,这可能是大英帝国史上的最逗比一战 - 9


然而德国人早就知道了。英国人在孟买的港口堆满了印着“印度远征军B兵团蒙巴萨东非”字样的军需物质板条箱;英属东非的报纸整天刊载印度部队即将到达的消息;运兵船队与蒙巴萨用明码电报互相联络;在英属东非的德国人可以很方便地把这些消息写信告知德属东非的同胞们;英印军船队从蒙巴萨起航后,一直在贴近海岸线的距离航行,就怕德国人看不见它们。这都给德军以充分的响应时间以准备防御。


1914年11月2日早上7点,英国入侵部队的前锋皇家海军巡洋舰“狐狸号”(HMS FOX)驶入坦噶港。


东非野蜂怒挫印度远征军,这可能是大英帝国史上的最逗比一战 - 10


舰长弗朗西斯·韦德·考菲尔德(Francis Wade Caulfeild)向岸上派去特使,颇有绅士风度地告知德国人,坦噶的中立状态已经结束,英印军马上就要开始占领行动了。他个人建议德国人应该马上献城投降,以避免对城市的炮轰。德方谈判代表奥拉谢尔专员当然严词拒绝了这个建议。谁知考菲尔德也是一个逗比,于是发生了以下一场对话:


“请问,你们在港口布雷了吗?”英国舰长很有礼貌地问道。


“是的,布满了水雷,先生。”德国专员悠然回答。


当然,他在撒谎。


奥拉谢尔在欺骗了考菲尔德舰长后,借口和上级领导联络之后才能给予明确答复,要英国人在船上等他一个小时。随后他离开了“狐狸号”,上岸加入了城防部队的行列。


考菲尔德在船上空等了近一个小时,未见答复,他估计德国人不会回来了,坦噶也不会自动投降。于是他一边召唤扫雷艇,一边起锚返航,与护航船队会合。此时德国人乘机在港内丢入许多空油桶,原木和其他乱七八糟的垃圾。英国船队抵达坦噶港外海的时候,不得不继续浪费时间,等待皇家海军完成艰苦漫长的“扫雷”作业。当一坨坨垃圾被英印军从水道里费劲清理出来,唯独没有发现一颗水雷的时候,考菲尔德才大呼上当。英国人的逗比行为,已经为德军将后方部队通过乌散巴腊铁路火速调往坦噶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就在这当口,英国人还在为登陆地点争论不休。考菲尔德被一种不可名状的恐惧所笼罩,坚信坦噶有未知的危险,他拼命说服艾特肯在距离海岸线一英里、看不到城镇的地方登陆。因为那里是地图标注的唯一没有红树林的地方。事实证明,这个建议糟糕透顶:登陆地点是一片被水蛭、水蛇、蚊子、瘴气、舌蝇覆盖的沼泽地,是最不适宜实施登陆作战的地点。


在一连串被愚弄的蠢行和喋喋不休地争论过后,直到11月2日晚上10点,月黑风高之夜,印度远征军B兵团第一批先遣队才开始登上小艇,向着莫测的敌境而去。“狐狸号”这才开始炮击行动。显然,炮弹都落在野外无人防守的烂泥地里。这批可怜的先遣队跳入水中,一路担惊受怕,对黑暗中的任何声响都感到惊恐,每一个角落的阴影都随时可能致命。兵团主力部队磨磨蹭蹭的登陆行动直到第二天下午4点才陆续开始。经历了两个多星期漫长折磨的印度士兵显然不愿意马上投入战斗。他们先是在位于登陆地点的一个种植园设立了司令部(代号白房子),又在另一个种植园设立了野战医院(代号红房子)。整个登陆行动直到晚上8点才基本结束。B兵团向内陆派出了一些巡逻队去侦察敌情,但黑暗中谁也不清楚敌人到底在哪儿。此时,忽然冷不防传出一声枪响,两个团的印度兵立即崩溃,争先恐后朝着海岸方向逃命,指挥官费了好大劲才把他们重新集合起来。


逗比的高潮一波接一波


11月4日早上7点,在给了德国人整整48小时准备时间之后,艾特肯才命令他的大军向着坦噶港的方向开进。B兵团进攻序列是由英国人组成的最有战斗力的北兰开夏团居于中央,左翼是帝国勤务旅的两个营,左翼是由很厉害的廓尔喀人为基干的克什米尔营。“狐狸号”巡洋舰为此次进攻提供火力支援,但是由于考菲尔德舰长害怕水雷,将军舰的位置停靠过远,根本无法清楚掌握陆地上的战况。


东非野蜂怒挫印度远征军,这可能是大英帝国史上的最逗比一战 - 11坦噶战役图解


德军在坦噶的全部武装力量由一位头脑精明,极富经验的将领保罗·冯·勒陀·福尔贝克(Paul von Lettow-Vorbeck)指挥。


东非野蜂怒挫印度远征军,这可能是大英帝国史上的最逗比一战 - 12


勒陀·福尔贝克一手缔造了强悍的德属东非的黑人部队Askaris(斯瓦西里语,意为“战士”),抓住英国人的失误造成的48小时黄金时间集结了1000名防御部队,并修整了坦噶周边的防御阵地。他通过侦察发现英国人的指挥和移动都异常笨拙,虽然自己的兵力相对弱小得多,但他依然命令部队严阵以待,迎击英印军。


东非野蜂怒挫印度远征军,这可能是大英帝国史上的最逗比一战 - 13

东非野蜂怒挫印度远征军,这可能是大英帝国史上的最逗比一战 - 14

德国在东非的军队,黑人士兵发挥了重大作用


印度远征军B兵团的先头部队正穿越海岸上大片的可可种植园向坦噶进发,一路畅通无阻。当他们来到距离坦噶城郊600米处,三个英国军官爬上一座小土坡企图观察敌方的情况,德军突然开火,两人被当场击毙,一人重伤。这时德国军号也响起来了,埋伏的德军发动突然袭击,用机枪猛烈扫射,德国训练的黑人士兵们呐喊着冲向第13拉吉普特团,该团差不多一半的印度兵们掉头就跑,连带着引发旁边另外两个团的士兵一起溃逃。担任指挥的12名英国军官被打死。B兵团情报参谋梅纳茨哈根当时正在现场,他试图制止士兵们的溃逃,一个正在逃命的拉吉普特军官二话不说拔刀劈面砍来,他不得不开枪打死了他。前线指挥官泰伊准将向在“卡尔马拉”号邮轮上观战的艾肯特报告说自己的部队正面对着2500名德军步枪手,实际上他对面只有250名黑人土著士兵。德国人的第一击就导致了英印军伤亡近300 人,其中大多数是军官和军士。印度士兵是如此恐慌,100多拉吉普特团士兵躲在可可园里,其中一个步枪走火,100多人一哄而散,直接跑回到海滩上,跳到海水里面蹲着只露出头来。


东非野蜂怒挫印度远征军,这可能是大英帝国史上的最逗比一战 - 15

坦噶战场,英印军遭到德军黑人部队猛烈打击


英国人的进攻并非毫无进展,在战线右翼北兰开夏营和克什米尔营占领了坦噶的海关和医院。但是他们的进展并没有带来任何好处,反而给他们带来了灾难。“狐狸号”巡洋舰上的考菲尔德舰长好心地进行炮击掩护。只可惜算错了距离,炮弹几乎全部落入正在撤退的英印军行列之中,造成重大伤亡。只有一颗炮弹命中了德方目标坦噶医院,后来发现那里躺满了被德军收容的英印军伤兵。恼怒的艾特肯命令考菲尔德立即停止炮击。


紧接着出现的一幕,堪称整场战役中最逗比的桥段:


坦噶地区的土著居民有采集蜂蜜的习惯,他们利用空心树干当蜂巢,把这些蜂巢悬挂在的大树的树枝上。


东非野蜂怒挫印度远征军,这可能是大英帝国史上的最逗比一战 - 16

坦噶当地的特色蜂巢,至今犹存


这些蜂巢里面养着巨大的非洲野蜂。这种蜜蜂形态粗壮,产蜜量也不高,看上去十分呆萌,但实际上习性极为暴躁。它们嗅到异味后,23秒钟便可以做出反应,当它们遇到入侵者时,一般都是大批出动,穷追狠叮,常常把对方驱逐到200米以外才罢休。整个攻击的时间可长达1.5小时。


东非野蜂怒挫印度远征军,这可能是大英帝国史上的最逗比一战 - 17

强悍的非洲野蜂


现在,这些野蜂被战斗的枪炮声和硝烟激怒了,它们从密林中无数蜂巢里倾巢而出,向着离他们最近的生物——英印军发动了猛烈进攻。这些野蜂的攻击比德国人的机枪子弹更可怕。极度的恐慌立即在印度人中间蔓延开来,他们丢盔弃甲,抱头鼠窜,向着海岸溃退。一名英印军的哨兵试图坚守岗位,结果被蜇三百多下,另一名军官由于负伤昏了过去,当他醒来后发现黑压压的蜂群正朝自己这边俯冲轰炸下来,吓得连滚带爬地朝海岸逃去。溃逃的印度兵已经陷入歇斯底里的状态,他们向任何从坦噶方向出现的人射击,大呼小叫地冲过堆满刚刚从运输船上卸载的军需品的海滩,跳进海里高举双臂向运输船游过去。一个在海滩上组织卸载的英国军官评论到:“我从来不敢相信任何种族的成年人会堕落到如此不知羞耻的地步”。一个北兰开夏团的士兵后来说:“我们并不在乎德军的炮火,但我们的那些印度人在我们背后该死的走火和蜜蜂的叮蛰让一切都乱了套。”


东非野蜂怒挫印度远征军,这可能是大英帝国史上的最逗比一战 - 18

混战中被击毙的印度士兵,许多尸体背后插着英军的制式刺刀


此时,在“卡尔马拉”号邮船上,艾特肯少将和他的参谋长正气定神闲地拿着望远镜,观察着海滩上令人沮丧的一幕。


“他们在溃败!”艾特肯惊讶地说道。

“看上去是这样。”参谋长表示赞同。

“你认为他们那样做(高举手臂)是在干什么?”

“想不出来,先生。”

“你不认为他们在被赶进大海么?”

“我对此并不感到惊讶,先生”,参谋长表示理解,“会没事的,先生”,他的口气仿佛是在观看阅兵式一般平静。


艾特肯对参谋长的回答显然十分满意,“会没事的”,然后他们开始在邮船甲板上悠闲地踱步。看来谁也不能阻止英国人的餐前踱步,谁也不能。


停火以后接着逗比


因为没有进行侦察,英国人对德军的位置和人数一无所知。天黑以后,艾肯特决定无论如何只要投入自己的全部兵力,发动一次决定性的进攻,就可以把德军清理出去。他命令北兰开夏营和克什米尔营打头阵,印度联队殿后,重新向坦噶进攻。行动前他拒绝了海军用舰炮对德国阵线实施火力压制的建议。他的解释是不想毁坏平民财产,实际上他并不知道德国人在哪里,但他又不想对海军承认这一点。后来当他接到了当天战斗的伤亡报告之后,艾特肯突然改变了主意:超过360人战死,487人受伤,250人失踪。这仗怎么打?停战吧!少将的“三个自信”已经荡然无存,印度远征军B兵团和他的指挥官已经在精神上被德国佬和“黑鬼”打垮了。


11月5日清晨,我们熟悉的B兵团情报参谋梅纳茨哈根上尉被艾特肯任命为谈判代表,打着一面床单做成的白旗穿过前线,去找德国人商量撤兵议和的事情。德国人热情款待了上尉一顿丰盛的早餐,然后德军司令官福尔贝克委派他的副官冯·哈麦施坦因和英国人一起去监督撤兵事宜。当他们返回英印军阵地的时候,印度人又犯二了,他们似乎看不懂白旗的意义,朝着德国军官就是一枪。子弹擦伤了冯·哈麦施坦因的脑袋,所幸并无大碍。梅纳茨哈根不得不上前打掉了印度人的枪,并用刺刀捅了他。这是他在这场战役中干掉的第二个自己人。


艾特肯已经命令安排登陆部队撤回船上。德国人对此宽宏大量,未加干扰。撤退工作平静地进行着。出于某种不为人知的原因,艾特肯少将让撤退部队把他们的武器装备、弹药和已经搬上岸的物资全部留在原地。英印军总共丢弃的物资包括:大批新式步枪、16挺机枪、60万发弹药、军装、毛毯、小船、摩托车、电报机以及大批食品等等。德国人用这批巨额物资装备自己在东非的军队,足以支用一年。而德军付出的代价仅仅是148人伤亡,其中只有16名欧洲人阵亡。


在监督撤军的过程中,德方代表冯·哈麦施坦因不无讽刺地对梅纳茨哈根上尉说道: “你们英国人真不可思议,把战争当成儿戏。”似乎为了验证他们的话,撤退进行中一队北兰开夏团士兵还跳下船,光着屁股在海水里游泳嬉戏,德国人抗议说如果他们不马上回船,就要把这些人当战俘抓起来。梅纳茨哈根红着脸叫人把这些心智尚未发育成熟的英国大兵轰走。更有甚者,皇家海军雇佣的的一些民间水手在战斗最激烈的时候还驾驶交通艇打算溜进坦噶港买点吃的,他们似乎认为,战争与他们无关,他们是来观光的。


把逗比进行到底


被英国官方战史称为“最丢脸的一次战役”的坦噶战役就这么草草收场了。但是对于艾特肯少将和他的印度远征军B兵团的羞辱还没有完。这些部队从坦噶战场上船后一路北撤到英属东非蒙巴萨港。海关人员拒绝让这支部队的装备上岸,除非按照进口商品标准支付5%的从价税。北兰开夏团不得不派出一个武装特遣队,用枪来说服海关人员放弃这个念头。


艾特肯少将的结局颇有几分惨淡。他在1914年底被召回英国本土,去向陆军部解释为什么8000英国和印度军队会被1000德国佬和“黑鬼”击败。陆军大臣基钦纳元帅拒绝与他见面。也许这次战败并不是他一个人的错,但总得有人当替罪羊。艾特肯少将最终被降职为上校,半薪退休。1924年在罗马因心脏病突发病逝。


坦噶战役中表现杰出的德军指挥官勒陀·福尔贝克继续转战非洲,他以灵巧的运动战战术,以不到15000人的兵力,牵制协约国300000大军长达四年之久。英国为此耗费超过700万英镑、并付出了70000人伤亡的惨痛代价,却从来没有能够在战斗中抓住或者击败他。战后勒陀·福尔贝克成为军人保守派,反对纳粹。1964年,94岁高龄的勒陀·福尔贝克在汉堡去世。他和压倒性的优势敌人作战,获得了他的战士——无论黑人和白人——的一致热爱,而且还赢得了他的敌人的尊敬和钦佩。


东非野蜂怒挫印度远征军,这可能是大英帝国史上的最逗比一战 - 19

勒陀·福尔贝克,在四年又三个月的战斗中获得了德国军队最高荣誉Medal de Merit,也就是蓝马克思勋章,并被晋升为少将


印度远征军B兵团情报参谋梅纳茨哈根上尉在战后升为上校,出版了很多稀奇古怪的著作和回忆录。他的经历也颇为逗比,在疑似谋杀了他的第二任妻子后,和比他小33岁的女秘书搞在了一起。(对外宣称是他的秘书或者表亲,甚至称其为外甥女)他的日记中有一段是这样讲的:1934年十月,梅纳茨哈根见到希特勒。希特勒抬起手臂行了个纳粹礼并说:“希特勒万岁!”,梅纳茨哈根想了一会,也抬起手臂行了同样的礼,并喊“梅纳茨哈根万岁”。还有一段写的是他于1939年7月拜见希特勒和里宾特洛甫时身上带了手枪,后来他深为没有射杀希特勒而后悔不已。当然,根据官方档案记录,查无此事。


东非野蜂怒挫印度远征军,这可能是大英帝国史上的最逗比一战 - 20

梅纳茨哈根要是活到现在,妥妥的知乎大V范,你也配和他玩逗比?


当然,唯一不玩逗比的,恐怕还是那些非洲野蜂吧。今天,它们依然居住在坦噶茂密的红树林里,依然脾气暴躁,依然义无反顾,随时准备向胆敢来犯者宣示,谁才是这片土地真正的主人。


好 文 推 荐


张献忠稀世宝藏被发现:“杀人魔王”沉银与屠杀两大传说浮出水面

2017年3月20日,彭山江口沉银水下考古在两个多月后取得了重大进展:出水文物超过10000件,实证确认了“张献忠江口沉银”传说。至此,“大西王”张献忠的稀世宝藏之谜终于被揭开。东非野蜂怒挫印度远征军,这可能是大英帝国史上的最逗比一战 - 21

点击图片进入文章


5000人夺嫡大战:20岁苦心经营,79岁继承王位,最终废除兄终弟及,沙特王室的宫斗还能再残酷点么?

81岁的沙特阿拉伯王国国王萨勒曼这次访华,随行人员高达1500人。除了25名王子和10名部长外,还有150名厨师和800名各界代表。另外!他还带了506吨重的行李,自带2部镀金电梯与2辆奔驰S600轿车,不愧为最壕访华团!东非野蜂怒挫印度远征军,这可能是大英帝国史上的最逗比一战 - 22

点击图片进入文章


“大叙利亚”理想的兴衰:解开中东世界战争与和平的密钥

在可见的将来,这个从未在地图上出现的“国家”仍将一次又一次地闪现于中东的权势斗争之中,直至在机缘巧合之下真的变为现实。东非野蜂怒挫印度远征军,这可能是大英帝国史上的最逗比一战 - 23

点击图片进入文章

东非野蜂怒挫印度远征军,这可能是大英帝国史上的最逗比一战 - 24
△点击图片,查看所有往期杂志


国家人文历史

微信ID:gjrwls

长按关注
东非野蜂怒挫印度远征军,这可能是大英帝国史上的最逗比一战 - 25
东非野蜂怒挫印度远征军,这可能是大英帝国史上的最逗比一战 - 26
转载声明: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今日澳洲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content@sydneytoday.com。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info@sydneytoday.com 商业合作: business@sydneytoday.com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