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6月29日 10.8°C-12.0°C
澳元 : 人民币=4.86
基隆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朱允炆为何输给了八百亲兵造反的朱棣?

2017-05-29 来源: 马桶历史 评论0条

蹲马桶时来点历史,拉的舒坦!

1948年到底发生了什么?让共产党战胜了国民党 | 只能眼红中国,欧洲44国为何无法大一统 | 红卫兵现在都去哪儿了 | 古人拉完屎如何擦屁股 | 古人没有套套,如何避孕 | 古代一两银子值多少钱?



坐在尊贵的龙椅上,朱棣终于有机会抚摸执掌帝国的权柄,但是他心中久久难以平静,

 

朱允炆呢,是生?还是死?

 

他这个不成器的侄子的下落,一天消息不确切,他朱棣就一天坐不稳龙榻,

 

金碧辉煌的宫殿,染上了一层阴霾,朱棣思绪飘远,想到了发动靖难,围攻皇城的那一夜的火光。

 

那夜的火光清晰又炽热,紫禁城在其中被熊熊炙烤,却显得威严又壮观。

 

他勤王的军队匆匆赶来,在一片废墟中在寻找着什么,朱棣手心紧张到冒汗,但还得装作威严和悲痛的样子。

 

怎么样了?找到了没有?

 

循着士兵的手指,朱棣看到了一具面目全非的尸体,他马上就走了过去,“认出”了自己的侄子。

 

“你怎么怎么糊涂啊,我这次为清君侧而来,你却如此置自己的生命于不顾。”

 

话虽这么说,但朱棣心里一点也没有把握,直到今天,建文帝朱允炆的生死,都是他的一根心头刺。

 

永乐二十一年的一个深夜,远征路上的朱棣正在休息,忽然有人前来通报,要见朱棣。

 

皇帝的酣睡,岂容人打扰?

 

朱棣当然是不乐意了,但是当内侍侧在他耳边提到一个名字的时候,朱棣突然清醒,睡意全无。

 

“快召他进来见朕!”

 

朱棣的此时的神情,我们不得而知,但我们可以猜测到,他一定充满了惶恐,紧张,兴奋,等种种情绪混合在一起。

 

那个人进来见了朱棣,两个人密探了一夜,说了什么?史书没有记载,但我们知道一定和建文帝的下落有关,第二天的朱棣神清气爽,扎在他心头久久的那根刺,终于拔了下来。

 

建文帝朱允炆的去向,就这么成了一个千古的谜团。


朱允炆为何输给了八百亲兵造反的朱棣? - 1



现在我们回头在观察这场靖难之役,会发现有很多的疑窦,历史的波云诡谲告诉我们,一切觉非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

 

已经承继大统的建文帝,终究还是败给了自己的叔叔燕王朱棣,皇帝之位,拱手让人,引为遗憾。

 

活该吗?

 

我们现在来看,一切都显得不可思议,朱允炆,输的太惨,输的太不应该。

 

要知道,当时引兵造反的朱棣,最早也不过有随行的八百亲兵,而堂堂朝廷的几十万大军,居然在这场造反里,显得毫无用处。

 

朱允炆有优势,相比于燕王朱棣,当时真的是天大的优势,纵观历史,以藩王之身份,反抗中央成功的,有几个?

 

朱元璋高瞻远瞩,若想给他孙子留下的江山,必然是稳固的,可以说,对于藩王,还有大臣,武将,朱元璋已经做好一切的预防措施。

 

有人说,朱元璋杀了很多大臣,导致朱允炆最后无人可用,不是这样的,朱元璋杀的,都是贪赃枉法,或者骄横不服管教的,那些能用的文武大臣,朱元璋都是好好对待,就等着他驾崩之后,将一切放放心心的交在朱允炆的手上。

 

郭英和耿炳文,开国名将,若论军事才华,比起朱棣也只强不弱。

 

可是呢?

 

朱允炆还是输了。

 

仅仅三年时间,以八百亲兵起家的朱棣,就以叛逆之身,战胜了一个拥有正义,名分,帝国财力,军事资源的朱允炆,大明帝国从此改天换地,换了新主人。

 

现在的我们观察这场对决,可以发现,不管怎么看,朱允炆当时若想除掉朱棣,其实有很多次机会,但每次都错失良机,一步错,步步错,最终将他推向了万丈深渊。

 

我们一起来看下,朱允炆究竟都输在了哪里。



1.点燃导火索

 

首先靖难之役的导火索,就是削藩。

 

可以说,这次削藩是朱允炆做的最愚蠢的行为,是一切祸乱的根源。

 

他做的太急,太快,没有给藩王留后路,也没有给自己留后路,我们都知道,藩王,自古都是皇帝一块心病,怕自己的兄弟造反夺皇位,这心病在朱允炆身上可就严重的多了。

 

因为他从小是孤独怕了,年纪轻轻当上皇帝,身边的叔叔舅舅的,一个个的都要比他能力强,还手握重兵,

 

可是朱元璋会有这么傻吗?他既然传位给孙子,又怎么能不考虑藩王势力过强,威胁中央的情况。

 

我们都知道,秦灭六国后,取消了分封制,实行郡县制,看起来是制度进步了,其实也是给秦国埋下了隐患,那就是一旦不分诸王,边境一代谁来防守?万一中央遭到打击,没有地方的诸王势力,血脉直接断绝,那皇族宗室说亡就亡了。

 

对于明朝也一样,朱元璋分诸王,其实是让那些皇亲国戚作为长城一代的镇守力量,维护中央的和平,而在事实上,朱元璋也对地方的藩王做了限制,对俸禄还有职权,朱元璋都进行过削弱,所以呢,这些诸王看似强大,其实相对于中央,还是以卵击石。

 

但是朱允炆呢?偏偏要对藩王赶尽杀绝。


朱允炆为何输给了八百亲兵造反的朱棣? - 2


所以我们可以发现,朱允炆想削蕃,那些藩王基本上是没有还手之力的,一年之内连废五个王,周王和代王以“贪横暴虐罪”被逮捕,周王被发配云南,代王、齐王被贬为庶人,尤其是湘王,被逼到不堪负重,愤然带着全家自焚。

 

这一系列动作,太毒,太快,反而打草惊蛇,让燕王朱棣紧张了起来。

 

这一下,就错了,他们没有挑最硬的骨头燕王朱棣先下手,反而先易后难,最后才收拾燕王,可是这个时候呢,已经迟了。

 

朱棣看在眼里,心中明了,朱允炆的这一系列动作,其实全部都是在针对自己,这让他有时间为反叛做出准备,所以到头来,朱允炆得罪完了他的那些亲戚,朱棣反而毫发无损。



2.难下杀手

 

朱允炆有没有机会杀掉朱棣,直接结束这场叛乱?

 

有的。

 

建文元年三月,朱棣亲自入朝觐见,这可是个天赐良机,拿下朱棣,未来可高枕无忧,但是呢,朱允炆没有听左右的建议,将朱棣放了回去,自那后,朱棣就回去装疯卖傻,装着得了疯病的情况。

 

同年,朱棣的几个儿子,朱高炽,朱高煦等入朝觐见,大臣有建议,说把这燕王的儿子都扣押了,以此来要挟朱棣,然而,又被朱允炆拒绝了,从此放虎归山。

 

在后期的战场上,朱允炆依然不敢下杀手,他发下命令“勿使朕有杀叔之名”看起来是宅心仁厚,那当年他逼到湘王自杀,怎么就不宅心仁厚一下?

 

其实是害怕,其一,是害怕自己落下杀叔的恶名,但是他心里想的,是把朱棣杀死,但又不想亲手杀死,来保全他的仁德之名。

 

其二,是朱棣肩负着守卫边境,抵抗北元的大任,朱棣一除,京师就要受到威胁,所以到了朱允炆这里就很矛盾了,敢想,又不敢做,优柔寡断,瞻前顾后,难成大事。

 

几次除去朱棣的好机会,都被朱允炆放过了,那他的失败,确实有点咎由自取。



朱允炆为何输给了八百亲兵造反的朱棣? - 3



3.名分之争

 

朱棣再怎么作乱,大逆不道,乱臣贼子,都是他老朱家的事情,根本和什么民族大义没有关系,不是生死存亡的国家民族斗争,说白了,就是统治阶级的顶层内斗。

 

对于大臣来说,管你谁做皇帝,只要姓朱就行,对于老百姓来说,管你谁做皇帝,只要让我们生活的太平,有饭吃就行,而且前面的削蕃太过猛烈,等于把整个大明宗室,都放到了朱允炆的对立面。

 

所以从一开始,这些大臣和将领们对于这次平叛行动就不是很积极,燕王朱棣的大军,有时候一路而进,其实直接投降的将领也不少,有些将领抵抗,是为了守朝廷的大义名分,而不是为了守朱允炆的天下,就必如燕王攻击彰德,守将赵清就对燕王说:

 

天命在燕,臣非不识。时势归燕,臣非不知。但臣受朝廷之命,而守此城,今天命尚未改,时势尚未定,而一旦以城降人,恐燕殿下 亦不乐有此不忠之臣也。殿下若朝至京城,夕下二指之帖以召臣,臣不敢不至。今 为朝廷守此城,死则死此城,尚不敢贪富贵,而贻羞于古也。

 

其次,燕王当然不会让自己背上乱臣贼子的名义,他必须反复伸张自己的正义性,说自己是为了勤王,是“奉天靖难”要不断的给自己找借口,让自己的这次叛乱行为师出有名。



4.用人不当

 

靖难之役开始了,本来朱允炆这一方胜算还挺大的,他派了老将耿炳文为北伐统帅,

 

前期也是,把朱棣的军队打得叫苦连天,朱棣想强攻真定城,却因为耿炳文严密的防守,连打三天,都毫无作用,朱棣知道耿炳文是开国老将,还真的不好打,就撤退了,消息传到朱允炆那里,却认为耿炳文能力不强,结果换了个李景隆。

 

这家伙可把朱允炆坑惨了,李景隆枉为名将之后,其实是个大废材,与朱棣作战,屡战屡败,每次战败,都等于在给朱棣送兵,最后主动打开城门,归降燕王。



朱允炆为何输给了八百亲兵造反的朱棣? - 4



5.瞎指挥


朱棣打算拼死一搏,直驱长江以入南京,本来盛庸和徐辉祖已经把朱棣包了饺子,此时朱棣的军队也死伤惨重,只要建文一方一鼓作气,就能瓮中捉鳖,结束朱棣的叛乱。

 

偏偏在这时候,朱允炆不知道哪根筋抽了,下令全线撤退,保卫南京,本来诛杀朱棣已成定局。这下好了,一撤退,让朱棣大军死里逃生,而后节节胜利,直至攻克南京。


皇宫换了新主人,燕王朱棣成为了永乐大帝。


朱允炆为何输给了八百亲兵造反的朱棣? - 5


说了这么多,我们来看朱允炆这个人,就不是个当皇帝的料,根本玩不过他老谋深算的叔叔朱棣,以前我们总是把一切的缘由都归结于朱棣反叛这种外部因素。但现在我们可以发现,其实朱允炆的败局已定。

 

造成他悲剧的最大的原因,还是因为这小子太不听话了,根本不听自己祖父朱元璋的话。

 

当时朱元璋早就料到了现在的情况,专门把朱允炆叫到身边问:“你以后怎么对待自己的众位叔父啊?”

 

朱允炆自信满满的回答:“当然先是用德行感化他们,然后再用礼法约束他们,不行,就削他的封地,再不行,就贬黜他为庶人,还不行,我就起兵讨伐他们。”

 

朱元璋高兴的说:“对对就是这样。”

 

结果呢?等他当上了皇帝,就把当初和祖父的对话当做耳旁风了,一上来就削蕃,最后酿此恶果,实在是让人叹息。

 

当皇帝,并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皇位不是铁打的,不是坐在位子上就稳了,然后想干嘛就干嘛,要想坐稳还得有本事有能力,一而再再而三的作死,就算是皇帝,也得被拉下马。


转载声明: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今日澳洲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content@sydneytoday.com。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info@sydneytoday.com 商业合作: business@sydneytoday.com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