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4月28日 7.0°C-9.3°C
澳元 : 人民币=4.73
基隆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内地中产“卷”到香港幼儿园,娃就能轻松上名校吗?(组图)

1个月前 来源: 三联生活周刊 原文链接 评论5条

一位香港“鸡娃”的忙碌一天是这样的:上午上一间幼稚园,下午上另一间。放学后上三个兴趣班,分别是编程、游泳、爵士舞。期间上学路上见到英文还要随时随地学习,上两间幼稚园间隙要跑去厕所换校服。晚上9点回到家面对堆积如山的作业,被妈妈逼每份必须在手机倒计时10分钟的紧张气氛下完成。

这一幕发生在2017年TVB制作的一档真人秀节目《没有起跑线》里,节目就是告诉你香港教育怎么“卷”的。上文提到的那个“鸡娃”并不是真的小孩,是香港一位女明星,她的孩子也即将进入幼儿园,节目组安排她去一个鸡娃家庭,体验幼儿园小孩的一天。

内地中产“卷”到香港幼儿园,娃就能轻松上名校吗?(组图) - 1《没有起跑线》剧照

“一天上两个幼稚园,一点也不夸张,现实中真的有妈妈这样做”,节目里的那位鸡娃妈妈讲。如果从内地赴港的中产妈妈看到这一幕,估计要加重焦虑,她们中许多人是带着正在读小学的孩子赴港的,而与他们拼机会的香港小孩已经从幼稚园开始“卷”了。

这层焦虑并不是猜想,前年底香港推出的“优才计划”吸引了许多内地中产,其中有的家庭就是为了给下一代更舒适的教育环境,申请这个计划赴港的。

让孩子去香港念书,许多妈妈打着这样的算盘:参加香港DSE(相当于内地高考),报考人数不超过10万,可以在比内地竞争压力小太多的情况下,轻松申请香港八大名校。就算不参加DSE,也可以通过港澳台华侨生联考,以低于内地近200的分数进入985/211院校。

但事与愿违,原本以为可以逃离国内教育内卷的大环境,可到了才发现,香港更“卷”,要走上以上两条路,孩子起跑的时间要早得多。在2017年的《没有起跑线》里有一位叫Irene的香港妈妈,就说出了经典台词“赢在子宫里”。

内地中产“卷”到香港幼儿园,娃就能轻松上名校吗?(组图) - 2

说出这话的时候,Irene正躺在做B超的床上,她的小女儿还在肚子里,就已经摩拳擦掌了。Irene的大儿子21个月,因为妈妈的“放养”,没有被心仪的幼儿园录取,Irene吸取教训,一定要让小女儿“赢”——英文字母表胎教儿歌放起来,妈妈已经帮还没出生的她拿到了50多张幼儿园报名表。

Irene还有一层担心,小女儿并不是1月宝宝,据说一年中生得越早的宝宝越有录取的优势。其原因是和同样进入一个年级的年末宝宝相比,年初宝宝大了将近一岁,脑力和身体发育更成熟。这么算来,起跑线还要拉到更早以前。

有一种说法称,香港教育的内卷从上个世纪90年代就开始了,究其原因或许是香港去工业化的社会转型,导致精英化的教育成为整个社会追求的目标。

内地中产“卷”到香港幼儿园,娃就能轻松上名校吗?(组图) - 3

那么为什么在香港,想让孩子未来上到好大学,要从“子宫里”就开始赢呢?内地赴港妈妈圈里流传着一个在香港读书的“必备常识”——许多香港学校的一条龙教育。简言之就是一个学校分为从幼儿园开始的各个学部,要想念它的中学,就必须上它的小学,依次类推。所以开头提到的幼稚园鸡娃的一天,可以一直延续到中学毕业,就像节目中一位刚考完香港高考的学生所说,整个学生生涯,就像用短跑的力气去跑马拉松。

《没有起跑线》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它的节奏像开了二倍速,非常快地推进下去,就像模拟孩子生活中那种慢不下来的节奏。另一个参加“体验”的明星在一整天的小学生活后也开始反思,自己好像也总是不自觉地催促孩子,吃饭要快,走路要快。就像节目中这位明星的“假爸爸”说的,“我见到你有时间,真的很不舒服”,这句话似乎是为了制造戏谑的节目效果,却直指沉重的现实。

虽然香港小学生会在英文课上接电路板;10岁就学电脑编程,会开发软件;音乐课上只要听两个音符,就可以猜出曲名……但是节目中引用的数据显示,有38.8%受访的小学家长表示,子女每天游戏时间不足一小时,有19.1%家长更表示,子女完全没有娱乐时间。

孩子悲惨,家长也好不到哪里去。《没有起跑线》的开头就有金句,一位香港妈妈说,“在香港,有两件事不做,这辈子可以活得很潇酒:不要买房子,不要生小孩。买了房子,就会成为银行的奴隶;生了小孩,就会成为社会的奴隶”。

内地中产“卷”到香港幼儿园,娃就能轻松上名校吗?(组图) - 4

针对鸡娃家长的累,《没有起跑线》中也有大量的举例。为了让孩子进到心仪的幼儿园,假如说下礼拜面试,星期四的晚上就有家长排队排到转弯处,影响交通到有人报警的程度。更有甚者,有孩子的家长申请去学校面试当校工。

中国社科院的杨可研究员有一篇论文叫《母职的经纪人化》,说的就是在教育内卷的群体压力下,母亲渐渐地变成孩子的经纪人,把所有资源整合在一起,成为子女教育项目中精明的CEO。

但是单单是母亲在教育中付出吗?或许这么讲对父亲来说,并不算公平。节目组邀请了几个妈妈坐在一个房间,几个爸爸坐在另一个房间聊教育内卷的话题。你会发现夫妻双方会因理念不同而争执不休。母亲们聊的是母职的艰辛,但父亲们则抱怨妻子对孩子的学习成绩过分紧张,他们似乎没有受到群体压力的影响,但其中一个父亲提出了难以反驳的观点:家里谁来赚钱。节目中的母亲大多是家庭妇女,也一定为孩子付出了更多的心血,但孩子教育费用的支出,其实也在让一些并不赞同内卷的父亲,也被卷入其中。

节目组邀请家长们算出子女完成大学本科的教育成本,计算的结果全是上百万,其中最高的是880万港币。这不单单指学费和兴趣班的费用,还有如果要进国际学校需要购买的债券(上学期间家长所持有的该校无息贷款,从几十万到几百万不等,且有贬值风险),以及社交成本,一位妈妈说孩子办生日派对三个钟头花去三万多。HSBC最近统计的一项数据指出,香港家庭的教育支出成本,全世界排名第一。

内地中产“卷”到香港幼儿园,娃就能轻松上名校吗?(组图) - 5

在一篇鸡娃报道的评论底下,我注意到一个分享有很意思,一位在德国拿到博士学位的中国父亲,在自己专业领域已经算是国际顶尖学者,但是他的同事并不羡慕他学术成就和地位,只羡慕他的孩子们全都上了名校。一位内地赴港宝妈也曾感慨,香港名校面试会赤裸裸地询问父母的学历和职位。

这不禁让人产生疑惑,在教育场域里的这场博弈,到底拼的是什么?“妈妈的面子”,在《没有起跑线》中一位放弃内卷的妈妈这么回答这个问题。喊着“赢在子宫里”的妈妈Irene,说自己是凡夫俗子,言下之意是渴望孩子可以实现阶层跨越。而节目里受访的中产妈妈则有些许不同,与其说渴望赢,不如说害怕输,输意味着阶层下滑,所以才会有一边不断地投资与经营孩子的教育,一边带着返贫的焦虑不断地催促孩子快跑。

香港的教育强调多元化发展,体育、艺术、修养等选修课的内容也被卷了进去。节目中的一幕有些反讽意味,礼仪课上老师教育孩子做到优雅的秘诀之一是慢:慢慢地举起叉子,再慢慢地放到嘴边。可是这样“慢”的礼仪,只要出了课堂就完全与孩子们“什么都讲究快”的生活脱节。礼仪课也像是为了某种应付,而变得假模假式起来。

内地中产“卷”到香港幼儿园,娃就能轻松上名校吗?(组图) - 6

这样的细节,让人意识到当今教育内卷的功利化越来越赤裸。节目中有人传授“赢”的心得——不要和学游泳、画画的人交朋友,要和学弹竖琴、打高尔夫、冰球的孩子做朋友,因为后者的父母很可能是有钱人。还有一个例子是,一位妈妈问孩子,同学的生日礼物要送什么,孩子脱口而出,送莎士比亚的书。

不过造成教育焦虑的,也不能单单怪这些望子成龙的家长。节目提出了一个疑问,如果家长不想努力,那孩子就舒服了吗?他们找到了一个“完美鸡娃”,小学四年级的泰莎,每年都考全年第一,琴棋书画没有不会的。她的母亲经常让她放松一点,她却不肯放过自己,宁愿去最好的学校做最后一名,也不要去差学校当第一名,因为“做第一名就像井底之蛙”,看不到其他人有多厉害,她想早一点适应竞争,出去就不会那么紧张。

这样的价值观,不是父母传授给她的,而是在学校里她感受到的压力。一次她没有考第一名被低一级学生的家长“慰问”,她觉得好尴尬,自己因为太优秀,成了“公众人物”,就更不敢输了。

内地中产“卷”到香港幼儿园,娃就能轻松上名校吗?(组图) - 7

节目中的一位爸爸开始怀疑所谓的“赢在起跑线”到底是不是真的,他把问题的症结一部分归根于资本市场在制造教育焦虑,大多数人都被洗脑了。当时在香港有一个颇具争议的课外辅导机构广告语,“就算你不爱竞争,竞争还是会找上你”,宣传海报上的配图是一个小女孩满脸的泪水。节目组采访了这个课外辅导机构的负责人,她说的话听起来像是在给自己洗白,可是又真实到令人无法反驳,“现在香港的教育制度制造了很多竞争出来,可能会有很多家长和小朋友不认同不喜欢,但是都改变不了这个现实”。

脱离开应试教育,许多成年人也许会发现,成绩的好坏并不一定直接和人生的成败挂上钩。节目中一位家长举例说,他有个同学在中二、中三时学习很差,差点被勒令退学,现在是经济学教授。而另一个总是名列前茅的同学,现在混得并不怎么样。

即便做到了赢在起跑线,也未必赢在终点线。或许这也是节目组把这档节目取名为“没有起跑线”的原因。

内地中产“卷”到香港幼儿园,娃就能轻松上名校吗?(组图) - 8

关于如何成功,节目中一位教育心理学家提到,一项外国著名的研究总结了三个成功的要素:智商、对工作的投入度和创造力。这三点没有提到学习成绩,他也教“完美鸡娃”泰莎坦然面对挫折,和输的人做朋友。挫折教育,也是人生的重要一课。

《没有起跑线》在2017年播出时,就有观众评价说,内地很快也会出现如此残酷的状况,仅仅三年后“内卷”就已经成为中国年度热词,直到今天热度依然不减。但令我没有想到的是,豆瓣上有一些评价是这样风格的:

“看了以后自悔不如,不说了,我去提升自我了,不然要被社会淘汰了”;“以后生了宝宝还要再看一遍,各种技能的学习感觉很辛苦,但是方法得当的话,应该收获很大”;“竞争太激烈了,开始对自己失望”……

这似乎证明,心态决定了看待事物的角度,有人觉得香港教育环境够残忍、够可怕,也就有人觉得里面的孩子居然那么厉害,自己必须加油。这也让人联想到2022年《人物》的一篇报道《逃离鸡娃的中国妈妈,“卷”在泰国清迈》,文中提到一些逃离到泰国清迈的妈妈,明明在一个轻松放任的教育环境里,却还是不自觉地“卷”了起来。她们认为清迈的教育质量太差,请老师给孩子们补习,不惜花重金挖走名师。一名读者如此评价道:“内心是卷的,到哪里都会卷”。

内地中产“卷”到香港幼儿园,娃就能轻松上名校吗?(组图) - 9

这样的困境似乎脱离开了求学所在地的教育制度,这也是为什么《没有起跑线》虽然没有深入地挖掘形成教育内卷的社会制度成因,我却依然认为,它是一个优秀真人秀节目的原因之一。没有脱离教育功利化,把学习好当作是成功唯一路径的家长们,似乎忘却了教育的根本目的是立德树人,不管是到清迈接受教育,还是所谓的为了“逃离内卷”而赴港求学,其实都是为了节约教育成本的计算,不是逃离内卷,而是内卷的另辟蹊径。只要教育焦虑还在,不管身在何处,内卷便还会持续地循环下去。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5)
铁血柔情爱玛哥
铁血柔情爱玛哥 1个月前 回复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长和兴趣,不能将他们都塞进同一个模子里面。
nicknotdick
nicknotdick 1个月前 回复
教育是为了培养孩子的全面发展和个性特长,不应该让他们只是为了应试而活。
Eyshion钟
Eyshion钟 1个月前 回复
孩子的童年都被剥夺了。
Norrisssssss
Norrisssssss 1个月前 回复
香港的教育内卷不必内地轻松
夏尛茹
夏尛茹 1个月前 回复
这样的教育方式真的好吗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info@sydneytoday.com 商业合作: business@sydneytoday.com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