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6月18日 3.0°C-8.0°C
澳元 : 人民币=4.82
基隆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会玩的中国年轻人,盯上“老玩意儿”(组图)

4天前 来源: 中国新闻周刊 原文链接 评论3条

非遗推动产业和城市文旅发展后

还有新故事

将皮影做成变形金刚,复刻威震天和擎天柱的宿命对决;在“科目三”大火的时候,用皮影给小朋友们跳“白骨精版科目三”;还曝光皮影戏幕后的秘密,拍成短视频发抖音……在汪氏皮影传承人党飞华的抖音账号“汪氏皮影·确实牛皮”里,这种“坏规矩,砸饭碗”的内容比比皆是。

党飞华自己笑称,“这要搁以前,就是欺师灭祖”。

2011年,皮影戏作为有着2000余年历史的民间光影艺术,被正式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但这并没有改变它一度面临蒙尘的命运。

作为汪氏皮影第五代传承人,党飞华觉得,除了继承“翻覆全凭两手分,双手挥动百万兵”的硬功夫,“老玩意儿”要破圈,得靠把年轻人带进来。

会玩的中国年轻人,盯上“老玩意儿”(组图) - 1

党飞华尝试在抖音上让皮影戏“出圈”

把年轻人带进来

在抖音,有超过3万网友观看一只“皮影鹤”的向天而唳,踏云而起;也有近2万网友等待下一场皮影戏的演出。

“登台”抖音,是因为“抖音是很大的宣传平台”党飞华直言。与观众互动,通过观众反馈反哺创作,是皮影戏的创作精髓。而抖音短视频,既符合人们当下的阅读偏好,又能及时收到网友反馈,可以拉近皮影戏与人之间的距离。

归根结底,还是要解决“有人看”“有兴趣看”“让人了解”的问题。

只有将传统文化与年轻人的兴趣相结合,传统艺术才能有望走出高阁。在这一理念下,游戏皮肤、短剧、微电影……只要是年轻人感兴趣的,党飞华统统大胆将其与皮影戏相结合,推出了肖战“藏海传”开机概念海报、穿越之我在古代做牛皮电影等视频。

如今,在抖音评论区,有人说以前以为皮影就是普通的纸,现在才知道里面蕴藏了多少审美与智慧。还有人对党飞华提出了新要求“可以引入3D打印做皮影吗?”“可以参观吗”“你开票吧,我想现场看”……

方寸屏幕内,好戏开场;屏幕外,传统技艺再次回到人们日常娱乐生活。

除了针对某一项非遗做传播、表演外,还有博主选择将传统技艺的历史更替,以炫酷流畅的转场剪辑手段,讲述它的前世今生。让人们不仅看到非遗之美,更看到非遗背后的历史变迁。

会玩的中国年轻人,盯上“老玩意儿”(组图) - 2

“国翠儿”演绎下的“生旦净末丑”

靠神仙特效和知识量满满的国粹科普内容,迅速走红抖音的传统文化创作者“国翠儿”就是其中一个代表。虽然只发布了7条作品,“国翠儿”却获得了1300多万点赞,让百万网友重新认识并爱上了非遗国粹。

成绩背后,是“国翠儿”团队对非遗技艺的学习和打磨。以“生旦净末丑”那一期为例,为了效果逼真,团队请到了专业的京剧老师饰演生、净、丑三个角色。而“国翠儿”主创本人为了演好旦角耍花枪的动作,也拍摄了几十遍不止。

“不够看,又不敢催更”“我是什么山顶洞人,544万赞才推给我”是网友们对她作品的评价,也是惊叹于在视频新技术加持下,这些“老玩意儿”原来还能这么潮。

随着这些非遗博主作品获得广泛关注,“唢呐一响 燃爆全场”“请你看浪漫的打铁花”等话题也成为今年抖音热搜。数据显示,去年一年,仅唢呐相关表演场面的视频播放量就超过1.12亿次。

不久前抖音发布了《2024非遗数据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统计,抖音上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相关视频累计分享量同比增长36%。有1428名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登台”抖音。其中,30岁以下的有199人,同比去年增长72%。95后、00后,开始成为非遗传播的生力军。

他们懂非遗,更懂年轻人,给非遗传承破圈这一命题,提供了新的解题思路。

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讲师熊硕表示,近年来,抖音上涌现了大量非遗相关作品,正是因其直观有趣的表现形式,收获百万次播放或点赞,引起网友广泛讨论、种草及打卡,助力非遗内容走向全民。

仔细分析《报告》发现,该《报告》还特别统计了“非遗潮”背景下,非遗相关订单和城市文旅出现的新增趋势。诚然,通过短视频,当更多年轻人开始成为手工匠人和传统技艺的新“粉丝”,非遗火起来,非遗背后的人和产业也在经历着积极的变化。

把发展机遇带出去

要说什么今年最热,马面裙可谓是“红得发紫”。在抖音,“马面裙”“马面裙变装”等话题视频播放量已突破120亿次,相关投稿量同比上涨了1588%。

从默默无闻到订单不断,马面裙一路走来离不开明星、博主和普通用户在短视频上的传播。从明星身穿马面裙亮相各种场合的视频疯传抖音,到千万粉丝博主“彭十六elf”等相继发布相关技艺和知识科普,马面裙流行开来,成为年轻人服装潮流消费新趋势。

下单传统马面裙,将马面裙与现代纺织工艺相结合,提高马面裙穿着实用性;拉高马面裙腰线更显腿长……人们对马面裙的喜爱最后都具象化成了一个个看得见、摸得到的消费订单。这旺盛的消费需求,落地到了曹县,实实在在推动当地拓展生产、拓招工人、加快供应链升级……。

如今,不再止步于制作和生产,曹县当地的很多企业还尝试自己做直播、微短剧,将“曹县”与“汉服”深度绑定,进一步刺激海内外传统服饰消费。

电商经济和直播模式的兴起,打通了县城产业销售端的“任督二脉”。像曹县这样凭借非遗的兴起,将相关产业做起来了的还有很多。过去一年,《报告》显示,非遗团购商品订单量同比增长356%,非遗类商家数同比增长215%。按城市看,咸阳、焦作、驻马店、商丘、长治非遗团购商品订单量增速最快。

会玩的中国年轻人,盯上“老玩意儿”(组图) - 3

非遗的“火”推动了非遗背后相关产业的“热”

非遗与大众的距离也由这些生产、消费,实现了“近”到“进”的过程。人们不再满足于“看客”角色,而是走进文化古城,去探访、去体验。

过去一年,有1379万网友自发在抖音分享了城市非遗体验,体验非遗的同时,还带动了旅游热。

以近期大热的簪花为例,随着一句“一日戴花,日日漂亮”在抖音流传开来,直接刺激了泉州古老村庄𫊻埔的文旅快速发展。《报告》指出,过去一年,抖音簪花相关视频投稿同比上涨5501%,带动泉州地区酒旅订单量同比增长110%。

而其他非遗项目的出圈,如龙舟、三月三、英歌舞等,也带动了佛山、南宁、潮汕地区酒旅订单量分别同比增长131%、146%和45%。

会玩的中国年轻人,盯上“老玩意儿”(组图) - 4

非遗让城市“闹”起来

在抖音种草,到亲身探访,再到成为一个新的传播者,通过短视频,人人都是非遗故事里新的叙事者。

而从传统中来,到现实世界里去,除了在“老物件儿”身上讲新故事外,传统和现实还能如何联结?新科技手段加持下,又能如何帮助更小众非遗项目找到生机?有一批人在默默寻找着答案。

让“传统与现实”联结起来

除了大众熟悉的非遗项目外,有一些“稀有剧种”,因为知道的人过少,找不到受众,而濒临无人吟唱的境地。太康县道情就是其中一个典型代表。

太康县道情被相关部门定义为“稀有剧种”,像太康县道情这类的剧种,据不完全统计,1959年我国尚有368个,而至2022年,只剩下121个。每一年,都有稀有剧种被迫走向消亡。而太康县道情艺术保护传承中心因是唯一一家演出太康县道情演出剧团,而被称为“天下第一团”。

“天下第一团”是指在全国范围内,它们是本剧种仅存的唯一一家国办院团。

帮扶这类剧团,让“稀有剧种”走向大众,关键是找到票友和舞台。截至2024年6月1日,有50个稀有剧种“天下第一团”入驻抖音,用线上线下同步直播演唱和教学等方式,在过去一年为网友累计献唱共871场稀有剧种,吸引了498万网友观看。直播打赏也开始成为这些“天下第一团”的“第二票房”,为超1万名稀有剧种演员带来新收入。

会玩的中国年轻人,盯上“老玩意儿”(组图) - 5

“天下第一团”们纷纷在直播间开唱

成绩背后,既有这些非遗传承人的韧性坚守,也有智能算法的助力。针对用户喜好大数据计算,智能算法让小众非遗与有类似喜好的票友,在直播间高效连接起来,彼此相逢。

不久前,抖音直播还举办了“天下第一团”非遗直播周活动,携手8家稀有剧种国有院团,连续5天展播70部濒危大戏,累计吸引超过6420万人次线上观看。

中国演出行业协会秘书长潘燕曾表示,短视频、直播平台有着更加丰富多样的非遗内容和非遗人群。由于短视频、直播的创作较为便捷,能够为不同地域的创作者和观众提供直观交流的机会,新媒体也成为了各地非遗内容的新“传播场”。

从非遗向大众传播,到非遗推动产业、文旅发展,再到挖掘稀有剧种,一个个短视频、一场场直播,让上下五千年孕育出的华夏文明找到更多受众,通过潮流演绎,焕发新光彩。

光彩之外,纵观非遗保护发展过程,我国经历了从“收藏式”保护到“数字活化”传播。如今,随着元宇宙、新兴“黑科技”迅猛发展,新时代的人们开始挖掘更多这些古老技艺、传统文化与新技术和解、融合的空间。例如,利用VR技术,让人穿越历史,足不出后就可以回到千百年前,观赏敦煌壁画的肃穆和辉煌。

千年文明绵延,流传至今,曾有人担心,经历那么多劫难和变迁,这些“老玩意儿”会彻底走进博物馆。可是你看,它们还有机会,创造一个新的生活方式,续写新的人间故事。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3)
土澳居民K67DN
土澳居民K67DN 3天前 回复
永远传承下去!❤️
畅_Cara
畅_Cara 4天前 回复
5000年历史不是白叫的
蒲公英寄居蟹
蒲公英寄居蟹 4天前 回复
中国文化值得延续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info@sydneytoday.com 商业合作: business@sydneytoday.com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