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6月03日 6.2°C-8.7°C
澳元 : 人民币=4.82
基隆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谢国忠解读美退出刺激影响:2013年金价已触底

2014-01-02 来源: 新浪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空军总司令”谢国忠在财新网上发表博文,警示了中美退出刺激措施可能给全球金融市场和经济增长带来更大的风险。谢国忠还特别强调看多金价,5年内将突破3000美元。以下是博文的摘要:

  关于中美刺激措施的效果:

  “美国刺激措施的力度可以通过国家负债的涨幅衡量,美国联邦债务占GDP的比重从62%涨至100%,同时美联储资产负债表规模在2007-2013年间翻了两倍。”然而,虽然当前美国家庭财富比2007年的高点还高21.4%,但“当前的总就业水平仍低于危机前。很明显,美国的刺激政策对资产价格的影响要比对实体经济和就业的影响大多了。”

  “中国主要通过降低信贷标准的刺激措施,导致M2从2007年至2013年上升了175%。而主要的经济增长成果是发电量上升61%,以美元计价的名义出口上升了82%。”信贷的增长大幅高于经济的增长,“如果这种关系持续,恶性通胀很可能出现。”此外,因为货币刺激的效率下降,“实现相同的增长目标将会带来更高的通胀。”“过去5年增长的动力依赖于地方政府借钱支出。”而地方政府的支出增长又与房地产投机密切相关。

  “中国和美国都不能用刺激措施建立可持续的增长动力。”

  为什么要撤回刺激?

  “我认为,(美联储)在尝试控制资产泡沫。”然而,“美联储在12月采取的首步措施(缩减QE)被认为力度太小了,难以产生影响。”美国股市可能重蹈2000年的覆辙:在2014年一季度大涨以后大跌。

  为什么退出刺激更危险?

  “大家从来不知道刺激措施已经制造了多少谎言。当其出现裂缝,就可能会导致爆炸性事件。比如说,过去美联储的紧缩周期常常会引发新兴市场的危机。因为美国本身也没有强劲的增长走势,国内风险也很大。”

  关于美国退出刺激措施的危险性:

  鉴于美国家庭财富的增幅,美国的经济增长是令人失望的,这可能反映了财富的增长集中于没有动力增加消费的富人。2007年前,美国房价上涨使大部分人受益,因为美国家庭可以利用房子作为抵押借款来增加消费。“这可能是当前经济表现对刺激措施反应冷淡的主要原因。”

  “美联储的紧缩周期可能引发另一次新兴市场危机。”美联储5月首次讨论缩减QE以后,新兴市场已经出现了动荡。“如果部分热钱回流,对部分新兴市场货币环境的冲击可能会严重得足以引发一场银行危机。”主要的新兴市场可能要大幅加息来维持金融稳定。

  这次紧缩对美国国内的风险比过去要大。“美国经济仍然很脆弱。劳动力市场的改善是因为再就业人员薪酬的下滑。因此,这对需求的贡献有限。美国股市可能高估了50%。互联网板块存在类似于2000年初的大规模泡沫。如果泡沫爆破,可能会导致企业资本支出的下滑,并把经济再次拖入衰退。”

  “我一直不认同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因为全球化已经使需求和供应之间的反馈关系出现了短路。比如说,薪酬由全球化程度确定,而不是本地的需求强度。现在美国劳动力市场的情况与90年代的日本和台湾类似。现象背后的经济学原理是充足的。美国的不稳定因素是,刺激政策已经大规模了拉升了不可贸易商品服务的价格,诸如房子、医疗服务和教育,这使得有国际竞争力的薪酬水平不足以保证最低的生活标准。这可能是美国经济停滞的主要动因。”未来如果最低工资水平上升,美联储可能被迫重启QE来刺激劳动力需求,这将导致物价和薪酬的螺旋上涨。

  “美联储这次的紧缩周期是难以预测的,尽管美联储尝试制造这种可预测的形象。”

  对全球经济的影响:

  “从2008年开始,全球经济一直依靠中国和美国的刺激措施。”因此,全球经济增长将在2014年下滑,依赖大宗商品出口的经济体的货币将会贬值,比如说澳元、巴西亚雷尔、加元、俄罗斯卢布和南非兰特。

  对新兴市场的影响:

  “热钱并非真的会回流美国,而只是消失了。”因为投资者借美元买入新兴经济体货币,后者的央行发行本币并用流入的美元购买美国国债。结果是全球资产负债表规模的扩张。“当热钱流动逆转,全球资产负债表就开始收缩。”这将对依靠热钱支持经常账户赤字的国家造成冲击,比如说印度。

  关于日本:

  “日元可能会窄幅波动。日本的通胀已经抬头。日本央行已经没有借口压制日元汇率。如果这样做,美国的汽车制造商会作出巨大反应。”日元长期还将贬值,因为日本央行只能持续这样做才能刺激经济。

  关于黄金:

  “我认为2013年金价已经触底。”金融炒家在紧缩周期中做空黄金的行为已经过分了。“黄金需求来自新兴市场。”金价下跌可能会导致部分金矿关闭,供应下降可能能抵消美联储紧缩的影响。“我希望重申长期看多黄金。金价很可能在5年内冲高至3000美元。”

原创声明:本文系本站原创采写/编译整理/读者来稿,欢迎转载!转载时必须在醒目位置注明本文出处和具体网页链接。对未注明而擅自转载者,本站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info@sydneytoday.com 商业合作: business@sydneytoday.com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