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6月26日 8.0°C-9.3°C
澳元 : 人民币=4.84
基隆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周公姬旦,辅成王安天下,周公解梦跟周公姬旦没半毛钱关系

2017-04-13 来源: 袁元小元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袁元

周公辅成王的故事很有名了,很多人都听过,另外周公解梦那是家喻户晓,网络上你一搜解梦都能看到与周公解梦有关的东西。今天就来说说周公,他姓姬,名旦,也就是叫做姬旦,古人起名字没有那么多忌讳,叫什么的都有,你像齐桓公叫小白,刘邦叫刘季,季其实是他在家里的排号了,排名老四,其实就是刘四的意思。

周公姬旦是周文王姬昌第四个儿子,周武王姬发的弟弟。因为他的爵位是公爵,所以就称为周公了。看过封神演义的都知道,商纣王无道,残害忠良,周武王伐纣灭商,代天行道。周公和太公姜尚姜子牙辅佐武王伐纣建立八百年大周基业。

周公姬旦,辅成王安天下,周公解梦跟周公姬旦没半毛钱关系 - 1

话说,文王姬昌死后,武王姬发继位,他很着急的想要讨伐殷商纣王,于是就招来周公、和姜子牙帮他出主意,周公就劝武王,不要急,时机还不成熟,咱们要结交诸侯,积聚力量,广收人心,修身修德,等待时机的到来。终于功夫不负苦修人,机会来了。

八百诸侯汇孟津,大会天下诸侯,武王大阅兵,誓师讨伐殷商纣王。这个时候呢,纣王无道,已经被天下人所抛弃,就如同一堆干柴遇到一丁点火星立马就着了一样,武王伐纣天下人都响应。这就是若是其灭亡必先使其疯狂,等他疯狂的人神共愤、天理难容、人心尽失的时候,你不用费力,轻轻一推他就挂了。人家这边都誓师讨伐纣王了,纣王那边还沉浸在自己的酒池肉林、温柔之乡里边,结果派去评判的人马都归降了武王。最终呢,武王在周公河姜太公以及各路神仙的帮助下,打败纣王军队,使得纣王登上鹿台,自焚而死。

灭了殷商纣王之后,武王让周公手持大钺,召公手持小钺,站在自己左右向殷商民众宣布纣王罪行。这里说下大钺小钺,钺呢,其实就是斧头,大钺小钺象征着身份地位,周公这时候的地位仅次于武王。召公呢,也是武王姬发的弟弟,当然也是周公的弟弟,他叫姬奭shì,召公辅佐了后来的周康王,开创了四十年刑措cuò不用的成康之治。

灭掉殷商之后武王把原来商朝直接统治的地方,分成三部分,把邶bèi封给纣王之子武庚掌管,把卫封给蔡叔度掌管,把庸封给管叔鲜掌管,史称“三监”。周公姬旦,辅成王安天下,周公解梦跟周公姬旦没半毛钱关系 - 2

武王去世后,成王继位,因为成王还在襁褓之中,肯定不能处理军国事务了,而当时周王朝刚刚建立,虽然你把人家的都城给占了,纣王也死了,但是殷商其他的附属地可不一定听你的,跟着武王一起讨伐纣王的那些个诸侯也不一定听你的,人家也想过把天子的瘾。江山这么不稳定,一个还在襁褓之中的成王肯定不行,于是周公辅政,帮着成王看着江山。

这个时候管叔也就是成王的叔叔了,就散步谣言说周公要图谋不轨,篡夺王位。久而久之,周成王就起疑心了。周公为避祸辞了官职,避居自己的封地,心怀恐惧。后来有一日,天降大雨,雷电击开金滕,成王见了册文,方辨明忠奸,迎周公重归辅政。而这时周成王的两个叔叔,管叔、蔡叔勾结纣王的儿子武庚,并联合东夷部族反叛周朝。周公奉成王之命,举兵东征,周公顺利地讨平了这三个人的叛乱,斩了管叔,杀掉武庚,流放蔡叔。

当时,天子周成王年幼,周王朝初立,天下很不稳定,周公和召公二人决定分陕而治。“陕”就是今天三门峡一带。周公和召公为什么要分陕而治呢?这主要是跟当时的科技管理水平有关,封建社会天子分封那么多诸侯国,让那些诸侯代替自己管理封地,其实是天子管不过来,也管不到,天子从洛阳下个诏书,那时候也没有电话、网络、高铁、飞机,结果诏书一年后才到了海南,黄花菜都凉了。所以天子才要分封那么多诸侯带自己管理天下。另外诸侯国还可以起到拱卫王城的作用。

周公、召公分陕之后,周公就把主要的精力用于防备殷商遗民的反叛,稳定东部新拓展的领地;而召公奭的责任就是进一步开发黄河中游地区的农业生产,建立巩固的经济后方,为周王朝进一步开拓疆土解除后顾之忧。周公姬旦,辅成王安天下,周公解梦跟周公姬旦没半毛钱关系 - 3

周公东征灭国五十多个,当时那时候的国跟现在是不同的,那时候的过时天下的下一级单位,天子是拥有天下的,那些国也是很小的,一个小县城、一个小乡镇都是一个国。东征以后,周人再也不是西方的“小邦周”,而成为东至大海,南至淮河流域,北至辽东的泱泱大国。周公东征还打破了原有的部落格局,一些人在战争中奔逃、迁移,这也造就了民族的大融合。西方人是靠宗教、部族建立的国家,同一个宗教咱们就在一起建立个国家,同一个部族的在一起建立一个国家,咱们中国是靠相同的文化,华夏文明带来的文化认同,在一起建立的一个国家,中华文化就像一个大熔炉,不管谁来都能给你融进来,满族人来了,就变成了中华民族的一部分,五胡乱华的时候那么多胡人,管你是匈奴人、鲜卑人、羯人、羌人、氐人,还是后来的契丹人、党项人,最后都把你给融进中华民族里。

为了加强对东部的控制,周公建议周成王把国都迁到洛邑也就是洛阳。为了吸取夏商的教训,夏商两朝的灭亡都是拱卫国都的周边封国被灭导致的。建都洛阳后,周公先后分封七十一个诸侯国,把武王十五个兄弟和十六个功臣,封到封国去做诸侯,以作为捍卫王室的屏障。明朝的时候朱元璋就把自己的儿子封到边境做藩王,来拱卫内陆,但是最后不幸的是燕王朱隶把自己的侄子赶跑了自己当皇帝了,周朝到了春秋战国时期,不也是诸侯之间混战,分封让诸侯国做屏障这事刚开始行,为什么呢,因为血缘关系或者是天子的威望啊等等,诸侯王听你的,愿意做屏障,但天子的力量一但衰弱,那就不管用了,就各自想怎么干就怎么干了,反正天子力量弱,管不了我。

周公另外一个对封建社会有重大影响的就是制礼作乐。就是从宗法的层面将人的等级、尊贵卑贱给划分出来,如,天子穿什么、带什么、用什么、带的配饰都是什么、出门坐什么车、用什么乐,诸侯、百姓,穿戴行都是什么,通过宗法给确定下来,若有违背就是僭越,那就要治罪了。并且确定天子的继承制度,在此之前呢,你像殷商时候是传弟和传子的并存,从而导致“九世之乱”。这一动乱历经仲丁、外壬、河亶甲、祖乙、祖辛、沃甲、祖丁、南庚、阳甲九王,话说,仲丁是商王太戊的儿子,在位时将商朝首都自亳迁至嚣,又出兵攻打蓝夷。仲丁死后,他的兄弟们凭借个人的势力争夺王位。最终,仲丁的弟弟外壬在仲丁死后继位,造成了商朝一百多年王位继承的混乱。其实啊,这种兄终弟继的继承制度是很容易出事的,因为兄弟们这一辈传完了,该传给儿子、侄子这一辈了,你是传给儿子还是侄子呢?按理说你该传给你大哥的孩子,但是皇位就在你大哥的孩子之间进行传承,因为这时候你的儿子跟你大哥的儿子之间是堂兄弟的关系,这皇位就不好传到你这一支了,要是兄弟多的话,到儿子侄子这一辈有的已经不再了,这就容易乱,兄弟、子侄之间为了争位就容易打起来,你像宋朝宋太祖赵匡胤和宋太宗赵光义是兄弟俩,在交接班时就出情况了嘛,有一个成语烛影斧声说的就是赵匡胤和赵光义皇位交接过程中兄弟相残的故事,另外赵光义之后应该传给赵光美的,结果光美被赵光义屡屡贬斥,忧悸而卒。赵匡胤的儿子赵光义的侄子赵德昭因受宋太宗训斥,自杀而死。其实赵光义的目的就把兄终弟继改为父死子继,影响我儿子继位的都想法给弄死,这样好传位给自己儿子。而周公姬旦就从宗法制度上确立了长幼尊卑,父尊子卑,兄尊弟卑,天子尊,诸侯卑的等级森严的礼法。确立了父死子继,嫡长子继承制,这样一来,你想当天子你的是天子的儿子,还的是嫡长子你才能继位当天子,这样就避免了皇位传承中的很多血腥事件。这里说下清朝,清朝采用的是立贤,有才能的皇子当皇帝,康熙晚年九子夺嫡,争夺皇位,兄弟间明争暗抢,皇位的传递一直有各种说法,后来雍正发明了秘密建储制度,才有所好转。周公姬旦,辅成王安天下,周公解梦跟周公姬旦没半毛钱关系 - 4

成王长大后,周公还政于成王,告诫成王要先知“稼jià穑sè之艰难”,不要纵情于声色、安逸、游玩和田猎。然后“还政成王,北面就臣位”。

周公病终前,叮嘱说:“一定要把我葬在洛阳,以表示我至死也不能离开成王”。周公死,成王欲把他葬在洛阳,这个时候雷电暴雨大风狂起,地里的庄稼倒伏,大树被拔起,国人很是害怕,之后周公被葬于文王墓地一切都又恢复正常,成王说:“这表示我不敢以周公为臣”。

历史上对周公有没有称王,一直众说纷纭,有人说当时成王小,面对国家初立,尚未稳固,内忧外患接踵而来的复杂形势,成王是绝对应付不了的。于是周公就执政称王,等到成王长大后再归政成王,这在当时是很自然的事情。古书中有不少周公称王的记载,只是到了汉代,大一统和君权至上的观念形成之后,周公称王显得有些不臣不忠,于是才有周公是“摄政”“假王”的说法。周公姬旦,辅成王安天下,周公解梦跟周公姬旦没半毛钱关系 - 5

下面呢,我来说几个与周公有关典故轶事。

先说一个,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话说周公正在吃饭,嘴里正嚼着东西呢,突然又贤能之士来了,周公就立马停止吃饭,赶紧将嘴里的吃的东西吐出来,去接待到来的贤能之士,因为周公的礼贤下士,使得天下人都真心归附与他。

再说一个周公之礼,古人讲的行周公之礼指的是行房事。相传西周初年男女比较开放,但是周公发现这样不行,于是规定:男女在结婚前不能随便发生关系,除非到了结婚当天。后来人们管这个叫“周公之礼”。“周公之礼”通俗指夫妻同房。

另外,流传在民间的周公解梦,其实是后人借周公姬旦之名而作。借用了人家的大名气,提高自己名气和销量,跟周公是没什么关系的。

转载声明: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今日澳洲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content@sydneytoday.com。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info@sydneytoday.com 商业合作: business@sydneytoday.com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