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7月01日 8.5°C-10.6°C
澳元 : 人民币=4.85
基隆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于立忱于立群,姐妹花前后爱上同一人,两人结局一致:自缢而逝

2021-10-21 来源: 网易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于立忱于立群,姐妹花前后爱上同一人,两人结局一致:自缢而逝 - 1

1978年6月12日,一场高规格的葬礼在北京举行,去世的人正是著名爱国文学家郭沫若,他的妻子于立群和他们的六个孩子送这位老人最后一程。

8个月后,刚从丧夫的悲痛中恢复的于立群一边积极参与丈夫的文集选编工作,一边整理郭沫若的遗物,便将书房中的文稿连同书信一起翻了出来。

有些还很新,是郭沫若临终前写的,有些则时代久远。一封不起眼的信引起了于立群的注意,冥冥之中仿佛有力量指引着她去找到这封信。

于立群打开了这封信,读完后发现了丈夫在40年前的秘密往事,年63的于立群就在家中自缢了。

于立群

这件往事究竟是如何震撼,才能让女艺术家于立群抛下六个孩子,选择了自杀呢?

原来是于立群的同胞姐姐于立忱的死,居然和丈夫郭沫若有关。

事情要从1934年的日本说起。

从小喜欢挑战不平等的于立忱是家里最大的孩子,她在北平女师大读书时参与政治活动被抓入狱,结果因祸得福,被《大公报》社长张季鸾赏识,成了《大公报》的记者。

就在1934年,《大公报》给于立忱津贴让其在日本留学。书生意气的于立忱遇见了早就相识的郭沫若。

于立忱对郭沫若是对老师一般的崇拜,他们都爱好文学,都怀揣着对祖国的热爱,这使二人的关系越来越近。

于立忱

“自古才子多风流”,郭沫若更是风花雪月的情场老手,当时他与日本妻子安娜的感情正处冷淡期,而且他对家庭一向不甚看中,

安娜的二儿子郭博就曾在记者面前这样说过:“对于家庭,郭沫若是个罪人。”

果不其然,他不顾已婚的身份,对于立忱展开追求,在安娜得到眼皮子底下也对于立忱眉来眼去。

这极大的折磨了深爱郭沫若的安娜,但是此时于立忱享受着与郭沫若偷情的微小幸福,当赤裸裸的痛苦出现在她面前时,她的安乐就显得丑陋了。

她的嘴被少女的矜持和道德感封住,让她从不和外人提起这隐秘的恋爱,甚至连二人的文字都极力地去掩饰这情感。

在郭沫若为于立忱自缢后写的《断线风筝——纪念于立忱女士》中,郭沫若不敢用织女星这样明显的词汇,只是引化了李商隐《海客》中“星娥织罢一相闻”的“星娥”二字,将夜归看到的织女星叫做“娥理容”星。

郭沫若

文学本该是用来明理言志的,思无邪才是最大尊重,可是郭沫若背叛了文学,他不是真的爱于立忱,却对她用了爱情这样的字眼,这简直是犯罪。

对于郭沫若而言,于立忱不过是一个亭亭玉立的少女暂时填补了他在异国的空虚,自己只需展示几分才情,女人自然会产生爱情。

那些譬如的比喻,美好的情境,神秘的意象,郭沫若可以信手拈来,剩下的只需于立忱自己想象。

于是郭沫若假意对于立忱承诺,说他下定决心摆脱安娜,与她离婚,再和于立忱结婚。

天真的于立忱认为她与郭沫若是情意相投的自由恋爱,全身心交付。

三年的交往,于立忱怀上了郭沫若的孩子,她满心欢喜地告诉郭沫若,却浇了一头冷水。

郭沫若

郭沫若的脸上看不出什么表情,只是态度冷淡,吞吞吐吐地敷衍,等到孩子已经三个月了,才和于立忱说把孩子拿掉。

郭沫若的冷漠无情立刻让于立忱清醒了。三年里,于立忱虽然被爱情蒙蔽,但她也知道郭沫若的女伴不断,只是她在这异国他乡,已经如同抓住救命稻草般依赖郭沫若。

即使她已经知道他不爱自己,却没有勇气离开。

可是此时于立忱都已经怀孕了,郭沫若的心也没有一点触动。

这时于立忱才真正看清郭沫若不是不爱,他是不能爱,他对于女人和家庭,都只是写在纸上的辞藻描绘,仅此而已。

清醒的于立忱这才意识到,自己做了多么有失道德的事,她悔,她恨。

但是屋漏偏逢连夜雨,她因为参加日本的反日运动,被《大公报》撤了资助,加上怀孕,身心俱疲。

郭沫若和安娜

虽然是郭沫若诱骗了于立忱,可公众不会相信,父母也会因此颜面扫地,于立忱还是决定以盲肠手术为由去医院拿掉了孩子。

于立忱的好友谢冰莹去医院看望住院的于立忱,医生告诉谢冰莹她在产房,孩子已经取出来了。

有些不解的谢冰莹赶紧去找到于立忱,一见面,于立忱对她摇摇头,泪止不住地流。

于立忱对谢冰莹说:“我告诉你,将来你要替我伸冤,答应不答应?”

谢冰莹看着悲愤欲绝的朋友回答道:“没有问题,当然答应。”

这时于立忱拿出帕子擦干眼泪说:“你想不到吧,郭沫若是这样一个卑鄙无耻、人面兽心的大骗子。”

然后于立忱就将自己如何被郭沫若诱骗,以及怀孕的事情一五一十地说了。

“大姐,我实在无脸面见人了,我要自杀。我对不起父母,对不起国家,对不起朋友。”

“我一切都完了。”

在那个年代,女子名节虽说不和封建时期一样,但未婚怀孕堕胎,基本就毁了一生了。

郭沫若

谢冰莹听完也不住地哀伤,立即安慰她,并保证为她伸冤。

可还是没能劝住她,失去所有希望的于立忱出院回到上海后就自缢了。

她死前留下了十七字绝命词;“如此家园、如此社会、如此自身、无能为力矣。”

这一句话震动了整个文学界,加上沈兹九为于立忱写的悼亡作《纪念于立忱》中有一句很有指代性的话:

“此外听说她恋着一个不平凡的人,但那个人因家庭及种种关系,虽彼此都属有情人,终难成眷属,这也许是她的死因。”

郭沫若与安娜的孩子

一时间上海文化圈议论纷纷,认为于立忱的绝笔是在指责郭沫若的行径。

“如此家园”是指家国破碎,外敌入侵;“如此社会”是指郭沫若对她的诱骗背叛;“如此自身”则是指她自己枉顾道德,自毁前程。

“无能为力矣”则是她的最后一声哀叹,无法为国效力,也恐这一生不会再爱任何人了。

郭沫若和安娜一家

对此,郭沫若也写了《断线风筝——纪念于立忱女士》,在文章里,他写到他与郁达夫和于立忱一起对诗谈话,喝了酒后郁达夫留宿,而自己连夜回家了。

此文一出,将郁达夫也被列为“不寻常之人”,但郭沫若也让人从细微处看出了他与于立忱关系的端倪。

文中郭沫若所写之诗皆借鉴了李商隐,众所周知,李商隐是写情诗的高手,诗中无情却字字有情。

郭沫若写到,对诗结束回家,看见了“娥理容”星,也暗暗表示了他与于立忱的相会。

更令人疑惑的则是,于立忱作为《大公报》里极普通的一名记者,在死前甚至遭到报社的撤资,但是她去世后,上海《大公报》居然连发三次消息,天津大公报也刊登了一篇简讯,五次登《大公报》之报端,这个做法实属特殊。

郭沫若

特别是最后一篇写于立忱移葬的消息,特别像出自总编张季鸾之手。于立忱为何能有如此哀荣呢?

其实只看第一篇报道的标题就知道是何用心了,“于立忱女士因肺病厌世自杀”,俨然将于立忱写作一个因不忍病痛折磨而自杀的女子。

于立忱为何而死,苍天自由公正,《大公报》的舆论引导,就不得不让人猜想这样的用心,是来自于于立忱的情人郭沫若了。

“张季鸾和我们的友谊应该说是双倍的。”这是出自郭沫若的《洪波曲》。

原来张季鸾和郭沫若关系如同亲兄弟一样,为了帮助郭沫若解决这次公关危机,张季鸾动用了自己总编的权利。

但是这其中也有隐情,张季鸾也曾追求于立忱,只是于立忱当时一心一意爱着郭沫若,没有答应。

之后张季鸾嘱咐于立群将他与立忱的信件从遗物中整理出来交给他,还出席了她的葬礼,安顿她的妹妹。

只是张季鸾虽喜欢于立忱,但已经被拒绝了,所以还是更加看重兄弟,对于立忱死因的公道,他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既然情谊已绝,那么如此再一想,于立忱在国外被撤资一事,也未必是因为那么冠冕堂皇的理由。

只可惜于立忱死后国难当头,她的遗稿没能留存,这让郭沫若的嫌疑被众人轻轻放过了。

郭沫若和安娜

有情皆孽,无人不冤,慧极必伤,情深不寿。于立忱死后不久,郭沫若以回国抗战为由,不辞而别,抛弃了安娜和孩子,双方失去了联络,孩子们深知父亲的薄情寡义,对他连尊重都不屑。

等到安娜到中国寻夫时,郭沫若已经和年轻的女演员于立群结婚了。1939年,47岁的郭沫若第三次以新郎的身份踏入礼堂,旁边年仅23岁的于立群就是他的新娘。

证婚人在婚礼上打趣郭沫若道:“但愿这是你最后一次结婚了!”

婚礼上郭沫若看着于立群,与记忆力极为相似的面容,不知会不会让他想起他与于立忱见得最后一面。

这果然是郭沫若最后一次结婚,他与于立群相守40多年,于立群也是他妻子里面过得最好的一位。

郭沫若和于立群结婚

她在婚姻里没有被郭沫若冷落或丢在哪里不管,反而感情很好,恩爱到郭沫若生命结束。

他们的相遇,是源于一次婚礼,郭沫若回忆于立群给他的第一印象:“扎着两条小辫子,一身蓝布衫,面孔被阳光晒得半黑,言谈举止稳重端庄。”

这样的形象,不由让人觉得姐妹俩果然是一母同胞,于立忱第一次出现在郭沫若的眼前又何尝不是这样呢,充满青春的活力,又不失文人的娴雅。

所以郭沫若其实并没有完全忘记于立忱,在他的心里,这样一位优秀美丽的女性,他是喜欢的。

中间为郭沫若

只是他们的相遇时机不对,郭沫若当时没有离婚,而且于立忱也还没有一番自己的事业。

于立忱太过依赖郭沫若,无知的爱让她变得卑微,失去了原有的光彩。郭沫若是个“文人流氓”,从不会在意旧情一类的,对于不再有吸引力的于立忱,他只想快点摆脱。

如今妹妹于立群会受到郭沫若的青睐,虽不能说没有于立忱的影响,但更多的是她比姐姐更加有资本去和郭沫若这样的“风流人士”谈爱情,组建家庭。

于立群与郭沫若

于立群不仅是个漂亮女演员,她更是一位女书法家,郭沫若欣赏她的字,还亲自指导她研读历代碑帖等,书法达到了一定境界。

郭沫若曾说:“小妹妹写的字严肃,她的书法对人有着一种规范的作用,能使一个人的生活也严肃起来。”

郭沫若对妻子用“小妹妹”这个称呼,一是对妻子的珍视,其次可见他对妻子的宠溺。

关于生活变得严肃起来,郭沫若与于立群婚后也确实收敛不少,渐渐回归了家庭。

于立忱于立群,姐妹花前后爱上同一人,两人结局一致:自缢而逝 - 2

于立群有自己的事业和应得的社会地位,从不局限于小情小爱。正如郭沫若所说,于立群对郭沫若的爱,是大爱,是用自己的言行影响家庭的氛围,不需大吵大闹,只需保持自身的美好。

在当时,于立群还与郭沫若共同保家卫国,巾帼不让须眉,被称作“抗战夫人”,她与郭沫若像是天造地设,佳偶天成。

平等的爱使于立群永远有可以吸引郭沫若的品质,像郭沫若这样一个精神上的猎人,自然对这样的狩猎保持兴趣。

这大概是两人婚姻稳定持续40多年的秘籍,两人晚年也很恩爱,孕育了6个孩子,每一个孩子都被培养得十分优秀。

于立忱于立群,姐妹花前后爱上同一人,两人结局一致:自缢而逝 - 3

不是不报时候未到,郭沫若早年犯下的错,终究有一天要偿还,所以在他死后,妻子才翻出这封信,挖开了这个惊天的秘密。

于立群承受不住这样的打击,与自己朝夕相处的丈夫居然是间接害死姐姐的凶手。

而郭沫若在明知自己是于立忱妹妹的情况下,仍然毫无愧疚之心的追求。并且他们初次相识,就是在姐姐死后不到一年。想到这里,于立群几乎要晕厥。

一想到与杀死姐姐的凶手当了那么久的夫妻,并对此一无所知,巨大的愧疚感包裹了于立群,她再也无法忍受一秒钟,就扯了床单,用和于立忱一样的方式,上吊自杀了。

郭沫若这个惯会用文字编造幻想的人没有想到,自己保护的秘密,维持的家庭,就被那么一封信给毁了。

于立忱于立群,姐妹花前后爱上同一人,两人结局一致:自缢而逝 - 4

有人会相信,于立群的死,是冥冥之中的定数,郭沫若损了阴德,妻子替他还。

也有人认为,郭沫若这样薄情寡义的人,他的女人也都不会有好下场。

事实确实如此,郭沫若的原配孤苦一生,安娜客死他乡,于立忱、于立群姐妹自缢。

由此可知浪子回头金不换不过是一句虚言,情场的风流债也遵守能量守恒,总要有人付出代价才能抵消。

到了现在,于立忱与郭沫若的情史还是鲜为人知,于立群也因为郭沫若名人的光环而被隐去,两姐妹的痴心错付在同一男人身上,实在叫人可悲、可叹。

转载声明: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今日澳洲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content@sydneytoday.com。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info@sydneytoday.com 商业合作: business@sydneytoday.com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