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6月16日 4.6°C-7.1°C
澳元 : 人民币=4.79
基隆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开国上将许世友逝世,邓小平为何不允许开追悼会?

2021-12-12 来源: 网易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开国上将许世友,一生战功赫赫、为人正直、作风无私、勤政廉明,等到逝世时邓小平却下令禁止为许世友开追悼会,更不准为其立碑,这是怎么回事?下面我们一起来探究许世友的一生,慢慢揭开这个谜团。

开国上将许世友逝世,邓小平为何不允许开追悼会? - 1

一、年少从戎,战功卓著

许世友,开国上将之一,1906年2月2日出生于河南省信阳市,一个普通的小村庄里。他原本有八个兄弟姐妹,由于生活条件过于艰难,其他的姐弟们都早早夭折,父亲也在他14那年离世,只留下他和母亲相依为命,日子过得非常困苦。为了生存,小小的许世友曾为少林师傅打杂,后来又追随师傅到少林学武,这增强了他的体魄与能力,为他日后的抗战生涯奠定了一些基础。

1928年,许世友22岁时,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一军成立,许世友加入了红军。在部队里,他敏锐的头脑,及作战时的勇敢无畏,使他在一众人中脱颖而出,很快他被大家选为班长,之后又升到营长,连长,直至红四方面军第四军十二师三十四团团长。

开国上将许世友逝世,邓小平为何不允许开追悼会? - 2

而他也不负众望,一路上立下无数战功:

1933年7月,许世友参加了由徐向前领导的反围剿斗争,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许世友运用灵活战术,为战争取得了突破性的胜利。

1935年8月,许世友率领第四军,对敌人在长征路上的围剿,进行了两天两夜的抗争,为红军长征之路打开了关键通道。

他曾七次参加敢死队并担任队长,不怕伤痛,不怕牺牲,以极其顽强的意志,为革命立下了汗马功劳……由于战功卓著,1955年,许世友被授予上将军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

开国上将许世友逝世,邓小平为何不允许开追悼会? - 3

二、忠孝难两全,心里留遗憾

不仅在战场上英勇无畏,生活中的许世友,也极其清廉节俭,有很多关于他节俭的小事,都被大家津津乐道口口相传。

当年他住在南京中山陵八号时,把院子里的草坪全除掉了,改为种植小麦等农作物。然后又在自家院子的围墙下修了一排猪圈,种植养殖两不误。

许世友非常勤劳,常常一大早就起来,亲力亲为地干农活。受过苦日子的人,即使生活条件好了,也舍不得浪费,每一寸土地都要尽其所用。在生活中,他大公无私,从不因为是自己人就增开特例,为此,他赢得了周围人的尊敬和一致好评。

但是,在他心里,一直有一个遗憾,那便是他的母亲。

由于早年便参加革命,许世友并没有多少时间能陪伴在母亲身边。但是,他对母亲的感情及孝心不会随着久未相见而淡薄,反而由于未能尽孝的遗憾,使他对母亲的思念越发深重。由于不能尽孝的遗憾,他曾在家门口给母亲三次跪拜,在当地传为美谈。门前这条路,便被称为“孝母路”。

忠孝两难全,他首先择尽忠国家,但同时,他早早就在心里许下誓言,百年之后,要葬在母亲旁边,从此长久陪伴,弥补当年未曾尽孝的遗憾。

开国上将许世友逝世,邓小平为何不允许开追悼会? - 4

三、特设特例,可实行土葬

自从入伍以来,许世友一直恪守党规纪律,但唯独这一次,他却不能遵守了。

1956年,国家为了节约土地,开始推行火葬政策,为此推出了一本关于实行火葬的倡议书,在国家领导人之间传阅。当时人们思想较为守旧,认为人老掉之后,入土才算为安,对这个火葬政策相当抗拒。于是,为了号召广大群众,领导阶层开始以身作则,周恩来等同志都签上了自己的名字。

对此,许世友不能接受:

“中央关于领导工作人员实行火葬的倡议书,我没有签字。我死后和母亲埋在一起。我从小离开家,没有在母亲身边尽孝道,死后要和她老人家做伴。我给了大儿子许光50元钱,要他给我买口棺材,死了往里一装就行了。

开国上将许世友逝世,邓小平为何不允许开追悼会? - 5

领导方尚不能统一,对下属便更加没有说服力了。但是,人情总是大于规矩,对于许世友的这个心愿,邓小平早就知道,他又何尝不为许世友的孝心而感动?又怎么会忍心使他的心愿扑空?

于是,经过再三思量,对于许世友的请求,邓小平写了四个字:“

因为这个案例特殊,并不具备推广性,所以,党中央决定,许世友葬礼低调举行,朋友战友不参加。不然,开特例又人多,肯定会招致别人的不满。所以,这个不参加葬礼,恰恰体现了他们之间情谊的深厚。

开国上将许世友逝世,邓小平为何不允许开追悼会? - 6

结语:

不参加葬礼,是出于对许世友的情谊,让他圆了自己的梦想,比面子上的工作更能让他高兴。为生在新时代的我们,也永远不能忘记,带给我们和平生活的革命前辈,他们勤劳节俭、勇敢无畏的精神也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转载声明: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今日澳洲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content@sydneytoday.com。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info@sydneytoday.com 商业合作: business@sydneytoday.com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