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7月03日 5.0°C-7.5°C
澳元 : 人民币=4.85
基隆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混到最后发现,自己没有一个朋友,是自己太失败了还是正常现象?

2022-02-08 来源: 腾讯网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人属于群居动物,每个人都无法割舍自己与群体之间的关系。或许是因基因决定亦或是上天注定,无论我们遇到了怎样的困难,心里都希望身边能站着一个100%支持自己的人。

无论是血脉相连的亲人,从小一起成长的朋友,还是携手一生的挚爱,只要彼此心灵相通,互相扶持,那么世上就没有什么困难能阻挡得了我们。

血缘关系无法更改,从我们一出生就已经注定了,爱情关系也充满着偶然性,一点小事就会让二人分道扬镳,唯有朋友之间真挚的友谊,坚固长久,无时无刻不让人动容。

混到最后发现,自己没有一个朋友,是自己太失败了还是正常现象? - 1

什么样的关系算是朋友?有人认为朋友间不该有秘密,哪怕那些事无法在公众面前说出口,但在朋友那里你可以肆无忌惮地大聊特聊。

还有人认为友谊的真挚与否应该从对方的行动去判断,如果在你遇到困难之时,朋友能不计成本,义无反顾地帮助你,那么他绝对是一个值得交往的人。

说到这里或许有人会产生疑问,以上2点自己哪一个都不符合,混到最后居然一个朋友都没有,这种情况到底正不正常?

很少有人刚和他人见面就确定了彼此的关系,真正的友谊往往要经过时间的考验。

真正的友谊不考验数量,而是考验质量。

混到最后发现,自己没有一个朋友,是自己太失败了还是正常现象? - 2

相信大家在生活中一定见过这样一种人,他们性格外向,擅长交际,拥有的朋友数量多到数不清,然而当他们真正遇到了困难的时候,却没有一个人挺身而出,这样的朋友均可称之为酒肉朋友。

一个人如果只在乎朋友的数量,而不在乎质量,那么下场大都如此。

没有谁是不需要陪伴与支持的,哪怕是心志最为强大的人,他们同样希望能有个人站在自己的身后,只可惜真挚的感情太稀有,回首过去才发现,自己竟一无所有。

朋友不用太多,有几个知心好友就够了。知己难求。

混到最后发现,自己没有一个朋友,是自己太失败了还是正常现象? - 3

与他人建立简单的朋友关系并不困难,只要双方的性格随和,聊天时互相包容,那么两个人就能很好地相处在一起。

可若是求一知己,那就难上加难了。古代有俞伯牙和钟子期,他们二人品性高雅,彼此心意相通,无需过多的言语,仅凭琴音便能通明心境。

在现实生活中固然难遇到这样的朋友,但凡事都有可能,只要你走出家门,多多社交,那么遇到知己的概率就会逐渐增加,可若是始终宅在家里,甚至用不善言谈的借口拒绝与外界往来,就算灵魂知己近在眼前,你也未必能发现他。

混到最后发现,自己没有一个朋友,是自己太失败了还是正常现象? - 4

当然,与好朋友相处无需刻意营造氛围,若两个人在各方面都很契合,那么友情的生长完全可以顺其自然。

没有好朋友就代表着太失败?自己有问题吗?

答案是否定的。几乎所有人都想拥有一个100%信任彼此的挚友,然而只有少数人如此幸运。

真正的朋友不在乎你是否富贵,他们会在你成功的时候坦然地献上自己的祝福,也会在你失意的时候果断伸出双手,带着你一起走出泥潭。

当你产生了奇怪的想法,好朋友也不会嘲笑你,要么和你一起天马行空的畅想,要么认真地考虑想法的可行性,并与你一起制定实现的计划。

混到最后发现,自己没有一个朋友,是自己太失败了还是正常现象? - 5

如果你遇到了这样一个人,那么你一定会感慨他就像是世界上的另一个自己,拥有着和你一样的灵魂,这种奇妙的感觉难以言喻,但遇上就懂了。

不过也有些人抱怨,自己的朋友似乎并没有把这份友谊放在心上,每当自己提出一个想法,对方总是拿出反驳的态度,自己伤心难受的时候,朋友也不会主动安慰,而是火上浇油。

渐渐地,大家越来越不相信友谊这个词,甚至怀疑这世上根本就没有真正的朋友。

事实上,现在遇不到真挚的友谊并不代表着未来也遇不到,因为友情和爱情有着惊人的相似性,它的出场方式总是很特别,出场的时机也很突然。

混到最后发现,自己没有一个朋友,是自己太失败了还是正常现象? - 6

只要你坚持做自己,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地稳扎稳打,那么闪耀的你一定会被某个人注意到。

千万不要自怨自艾,整日沉浸在负面的能量当中,生活是很美好的,无论有朋友还是没有朋友都会很快乐,莫要为迎合对方而委屈自己。

不知道你们是如何看待这件事的呢?如果你有想分享的内容,不如在评论区下方一起谈谈吧。

- The End -

作者 | 汤米

编辑 | 不下雨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参考资料:Bruk, A., Scholl, S. G., & Bless, H. (2018). Beautiful mess effect: Self–other differences in evaluation of showing vulnerability.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15(2), 192-205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info@sydneytoday.com 商业合作: business@sydneytoday.com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